本文由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1
一提起催眠,很多人会觉得神秘,其实,普通人也可以掌握一些催眠小技巧,让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更加顺畅。
前段时间,我去听了一个催眠讲座,老师讲到一个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催眠小方法,我觉得很有意思。
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更自觉主动地去做事。
方法说来很简单,就是一句话——背地里夸孩子。
背地里夸孩子?怎么夸?
比如,妈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几个妈妈在旁边闲聊天。一般聊的内容多是你家孩子怎样怎样,我家孩子如何如何。
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催眠”时机。
你可以有意识地夸夸孩子。
你希望他在哪方面做得更好,就多在这方面夸他。
比如:
我家娃这几天写作业有进步,写得又快又认真,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一点没让我操心。
昨天我不舒服,孩子主动给我倒了杯水,帮我按摩,我心里可感动了。
……
你以为孩子只顾在旁边玩?
这些小鬼精灵,大人说的话都会有一句没一句地听到他们的耳朵里,尤其是听到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更是会竖起耳朵听。
听完了还不动声色,该怎么玩怎么玩。
大人以为小孩子玩得很专注,其实有些话他们已经听到心里去了。
这就是催眠。
说到这里,一个妈妈恍然大悟,她想起类似的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妈妈在客厅和家人聊天,说起最近孩子学习有进步,回家也知道抓紧时间写作业了。
这时,妈妈进到房间去拿东西,发现孩子摇头晃脑,有一点小得意的样子。她还纳闷呢:孩子藏着啥开心事呢?
现在想来,应该是孩子听到了他们在客厅的谈话,听到了妈妈的夸奖,正偷偷地开心呢。
这位妈妈在无意中应用了这个催眠小方法。
2
这么简单?这就是催眠吗?
了解一下催眠的原理,你就明白了。
简单来说,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就是看守内心的一道大门,时时刻刻对外界的信息作出分析判断,或排斥,或接受,或怀疑。
我们头脑里的所思所想,基本上都是意识的声音。
你以为意识很强大,但潜意识更强大。
你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是意识。
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做,但就是这样做了。这是潜意识。
真正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的,是更深层的潜意识。
催眠,就是弱化意识的警惕性,绕开它的防守,抵达人的潜意识,植入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行为。
电影《盗梦空间》讲的就是这事。
莱昂纳多扮演的柯布层层深入费舍的潜意识深处,植入一个认知,让费舍做出了拆分父亲留下来的商业帝国的决定,完成了一个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背地里”夸孩子,就是应用了这个催眠原理。
“无意中”让孩子听到父母对他的褒奖,他会想:哦,原来在妈妈心里,我是这么棒啊。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非常在意自己在妈妈心里的形象,他对自己的认知高低,他认为自己好还是不好,很大一部分来自父母对他的评价。
父母怎么看待孩子,影响着孩子怎么看自己。
当他知道,自己在父母心里是有价值的,他对自我的认知就提高了,也就会更自觉主动地做得更好。
所以,“背地里”夸孩子的一个关键之处就是:要貌似无意地让孩子听到。
3
有的妈妈问:为什么要背地里夸,我直接夸他不行吗?
老师说:直接夸的话,会“撞上”孩子的意识,意识就会开始分析判断——妈妈这么夸我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激励我做得更好?这是不是一个套路?我真的这么好吗?
这样,夸奖的效果就会大大打折。
而孩子在无意中听到妈妈的聊天,并不是专门说给他听的,他会认为这些话更接近妈妈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的妈妈会说:“有意识”背地里夸孩子,这不也是一个套路吗?
我觉得,是不是套路,就要看妈妈的“发心”了。
如果妈妈真是这么想的,她认为孩子确实做得很好,是发自内心的夸孩子,那应该不算套路。
当然,也许很多妈妈不习惯这么夸孩子,一开始确实是“有意识”地去夸,习惯成自然,慢慢就成了很自然的表达。
因为在你的心目中,孩子就是这么好啊。
如果妈妈本来不是这么想,只是为了让孩子做得更好,生硬地去夸,故意让孩子听到。这种刻意,孩子是会感觉到的,没准还会激起孩子的反感,还不如不夸。
4
那么,怎样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夸呢?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心态,多留意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和错误。
训练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的点滴进步。
我们有句古训: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意思是说,在众人面前批评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有羞耻心,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也有句名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生怕一夸奖孩子,他的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所以,即使我们觉得孩子做得不错,当着众人面,也总是会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哪里哪里,这孩子天资一般,就是死用功,有点小运气。比不上你们家孩子,又聪明又懂事。
你觉得这是客套话,可让孩子听了去,他就真的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无论再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在父母心里,自己永远不够好。
这也是一种催眠。
只不过这是负向的催眠,会导致他的自我价值感低,不够自信,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充满挫败感。
这个小方法还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是很好的人际关系润滑剂。。
我们在和朋友、亲人、同事的关系中,也可以试着“背地里”夸夸对方。也许这些话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你也可以把你的夸奖转述给对方听。
比如,你可以和妈妈说:我和我们同学说,我妈做饭的手艺特别棒,我回家三天吃胖了两斤。
听了这话,保证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当然,这些小技巧之所以有用,最重要的是使用它的这颗心:
你的真诚,欣赏的眼光,和正能量的心态。
作者简介: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9岁孩子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转载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