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使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必须在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无异议时可以由一个执法人员行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并当场交付处罚决定书。处罚中也必须要表明身份,使用书面形式进行处罚。故本题选BDE。
2.答案:
解析:
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按下列程序进行:(1)用人单位或上级提出拟任职人选;(2)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核;(3)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是否任职;(4)对决定任职者颁发任职通知和任命书。另外,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还应同时在职务对应的级别和工资档次内确定或调整公务员的级别或工资档次。可见,不包括D项“上级人事机关审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3.答案:
解析:
《行政复议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来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根据本条规定复议机关正确的做法是解除查封的同时决定被告申请人赔偿相应的损失,不必另行申请复议。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解析:
>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
>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
>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行为。本罪的前身是>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
>的决定》中第>11条所规定的公司、企业人员挪用单位资金罪。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
>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
>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
>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
>机。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
>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
>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
>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
>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
>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综上所述不符合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性质题干
中描述的是挪用而不是占为己有 所以职务侵占罪不正确。5.答案:
解析:
排他性许可属于行政许可的一种,它又称为独占许可,指某个人或组织获得该项许可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能再获得该项许可,换句话说,排他性许可证一经颁布,其他人都丧失申请权,行政主体也不得再行颁布,故答案选B。排他性许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专利许可、商标许可。解答该题时,如果不清楚排他性许可证的准确定义,也可以从题干的“其他人都丧失申请权”推测出B项可能为正确答案。
本题相关知识点:
行政许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较为常见的有下列六类:
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以许可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以许可是否附加必须履行的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以许可的存续时间为标准,分为长期性许可和附期限的许可;以许可的目的形式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