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治”是信息化时代中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与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守法活动相结合的而使法治呈现动态运行过程的一种新的法治形态。它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智能平台为依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智慧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智慧法治”是新时代国内外法治领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的话题;是通过国家治理领域的这场广泛而深刻的法治革命,有效规范制约公权,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实现人民福祉的重要依托;是切实解决“立案难、胜诉难、执行难”等老大难问题,充分实现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技术手段;是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提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一)“智慧法治”是法学法律界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法学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坚持法学理论创新与法治实践发展相结合,以“智慧法治”和法治中国建设为主题,展开跨学科、多专业、大视野的深入研讨,不仅有助于创新依法治国理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立法、行政执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也有助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引领世界法治体系创新,切实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智慧法治”有助于推动法治观念更新和法学方法创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法治应用”创新,对传统法治观念和法学方法是新机遇,以科学技术来满足和发展“法治生产力”,会推动传统法治和法学的新发展。新时代呼唤超越自我的法学新知识,期待完善法治新理念,企盼升级法学新方法。
(三)“智慧法治”有助于推进法律制度、法治体系的系统集成、协调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进入法治领域引发的“法治革命”,不仅是头脑、观念、思维和理论层面的变革,而且全方位地反映在国家法治体系和法律制度规则的层面。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既需要更加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规则,更需要推进原有法治体系、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系统集成和优化组合。深入研讨“智慧法治”与法治中国建设的问题,有助于运用网络信息等新技术新思维,解决长期以来制度建设中的瓶颈性、制约性、失范性难题,进一步完备制度体系,优化运行机制,使以法律制度为支柱的国家制度体系得以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形成更加优化的治理机能。进言之,“智慧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立法的科学性,保证行政执法的严格性,也有助于促成司法的公正性和法律监督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