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各地出版的以各种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书真不少,但像《南国细语》这样全部由一个基层单位的党员、职工群众自己写的、以精彩故事讲述精湛理论的书,还很鲜见。这本书,是由中共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委员会(以下简称广州基金公司党委),组织公司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在集体学习通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基础上,结合每个人的亲身经历,集体创作完成的。一个个以小见大、以事明理的故事,一篇篇党员群众的亲身感悟,把一本普及和传播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书写得如此真实感人,是难能可贵的。由于这本书同我本人的一次讲课和一个建议有关,所以,我欣然为之作序。
2019年8月,正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之际,广州基金公司党委邀请我去广州,为该公司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在我3个多小时讲课过程中,现场300多名党员和普通员工,全程聚精会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表现出对理论学习的用心用情和专注渴求。
授课之后,我在同该公司党委负责同志交谈中了解到:广州基金公司是一家地方国资金融企业,在总共300多名员工中有100多名党员,绝大多数党员和员工年届40岁左右。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党员和员工中,曾经有过政府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占了很大比重;高学历、高层次的海归比比皆是;还有不少是来自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四大会计公司的专家型人才。“今天这堂课,是从头到尾由我一个人在讲的‘一言堂’,建议公司党委能创造一个‘群言堂’的机会,让今天参加听课的每个党员和员工,都能把各自学习总书记思想理论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讲出来。”该公司党委很赞同这一提议,迅速作了动员,很快就收到全体党员和员工撰写的300多篇学习体会文章。在精挑细选之后,选出了其中71篇文质俱佳的故事,于是就形成了《南国细语》这本书。
我在认真研读后发现,《南国细语》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就在于:全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讲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中国故事,并且所讲的每一个故事中表达的每一个核心观点,都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找得到出处。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南国细语》这本通篇由基层党员和普通员工讲述的有“国际范儿”、有“中国味儿”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充分证明:这些参与了“做好中国事情”的基层党员和员工、这些本身就各有其故事的年轻人,完全“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广州基金公司的年轻人,在这本书中大量讲述的是同他们每天从事的业务工作息息相关的世界金融和中国金融的故事。
比如,《我的留学生涯:在英国亲睹金融危机》一文的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英国学习计量金融学期间,亲眼目睹了当时的英国政府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救市政策。作者对比同一时期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发现两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和救助的对象迥然不同。英国政府当时的刺激计划只注重救助金融机构、却大量削减民生开支;而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则是加大民生投入。作者以中外金融救助对比的故事讲述理论,生动且有说服力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执政理念。
再比如,《悖离初心的次贷危机:金融史上最冷的冬天》一文,讲述的是作者在2008年2月,作为中国当时的一名财经记者远赴美国,调研和报道了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故事。在实地采访了一个又一个美国底层人士因被抵押的房产价值迅速缩水至银行贷款余额之下、还不起房贷而弃房逃贷者众;而当时身处次级债之上的全球62万亿美元的金融市场,也随着大量底层借款人无力还贷而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瞬间倒塌,引发了二战之后全球金融史上最严重的国际金融风暴。这位当时还采访了美国多位高级财金官员的作者,用她亲身采访得来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要全面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思想。作者既以故事讲述理论,又深刻地理解和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南国细语》这本书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只恐雪中送炭少,不要锦上添花多》一文。此文讲述的是我国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位从业22年的金融人,从银行授信开始,讲述了一些商业银行将大批中小企业排斥在信贷大门之外,而把大量资金投放给无用款需求的大型企业和房地产公司,进而使得大量拥有超额信贷额度的大型企业,因为不专注主业而只想着“捞快钱”,助推了一些地方经济脱实向虚,给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障碍。作者从自己亲历的这些故事中,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的广州基金的自身工作,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方向。
《南国细语》的作者们,在“不忘初心”“其命维新”“大道之行”“人民至上”等全书4个章节中,还大量讲述了岭南地区革命先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崇高理想、优良传统的故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如何改变了国家命运、地区命运、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故事;讲述了“四个自信”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故事;讲述了国企使命、党员担当、为创造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和为脱贫攻坚建功立业的故事。
通览全书,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71个故事;而且是70多位党员和员工不同的工作经历、人生感悟;更是70多篇从不同角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条分缕析。他们把一个个故事讲得鲜活精彩,把一个个理论观点诠释得透彻清晰。我们党曾经倡导过“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奉献精神的人讲奉献”;现在也同样可以倡导“让有故事的人讲故事”。
我从有限的接触和了解中发现,广州基金公司党员、干部和员工队伍,既是一个善于结合本职工作,注重学习、深入思考的团队,也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团队。在他们设计的精品党课活动中,全公司3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讲故事,几十场脍炙人口的党课精彩纷呈;他们组织的七一专题故事会,百余名党员用朗诵、小品、情景剧等方式登台讲述演绎,整场演出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竞相转播,网上点击量超过百万;他们参加广州市纪委监委和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我的祖国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演讲大赛,公司选拔出来的40多名党员和员工集体创作演出的金融投资故事《“吵”出来的家风》,被专家们评为广州年度“最美家风”代表作之一。
#p#分页标题#e#如果套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名牌栏目《故事里的中国》来说事的话,似乎也可以把《南国细语》这本书,称之为“故事里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海量的实践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广州基金公司的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坚持用讲故事去感悟和诠释理论、解读和传播理论,让我们党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有了足够多的现实场景和丰厚的国情、省情、市情背景的支撑,从而平添了阅读的魅力、传播的效果,让“故事里的理论”变得更易学、更好懂。这是一种实践的创新、有益的尝试。在这个意义上,似乎又可以说,《南国细语》这本精彩的通俗理论读物,为全国各地数百万基层党组织和9000多万名中共党员提供了一种学习示范。
我很赞同曾长期担任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的赵启正同志关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的观点;也很赞同他所说的“许多小的故事、局部的故事,一个个加起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大故事,就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观点。如果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能有更多的基层党组织、更多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都用各自的实践感悟、各自的领会理解,来讲述“故事里的理论”,那将会在多么广阔的时空范围内,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聚合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