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诛杀胡惟庸是因为什么?他做了什么?
runsly
01-30
0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这场政治斗争更像是皇帝发起的一次清剿活动,而不是一场朝臣发起的叛乱行动。胡惟庸案真正持续的时间很久,波及人数也很多。胡惟庸被处死后,又延续到十年后的洪武二十三年,最终诛杀了三万多人。

  这起案件的整个过程中,皇帝朱元璋的目的都非常明确。一是他想削弱甚至彻底铲除“相权”,从而达到强化皇权的效果,结束长时间以来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二是他要清理一批勋贵。将那些开国时期有着赫赫功勋的,但现在已经在朝堂上形成自己势力的大臣们清理出朝堂,从而巩固朱氏根基。也为朝堂谋得一批良臣,为之后的国家治理奠定基础。

  一、胡惟庸案

  龙凤元年,也就是公元1355年,那时的朱元璋还是个籍籍无名之辈,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局势,他只能默默积累,等待机会的到来。胡惟庸在这个时候投奔了他。在他前后投奔朱元璋的还有有徐达、常遇春、刘基、李善长等人。而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明帝国的开国功臣。

  事实证明,当时胡惟庸的选择也许没错。在他投奔朱元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先后担任知县、通判、太常少卿、右丞相等职。

  一路高歌,获得了朱元璋的重用,也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干,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中不可不提的一员。到了1377年左右,他更是成为左丞相,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但是,权力终究会腐蚀人心,在当了多年独相,掌握许多生杀大事后,胡惟庸逐渐膨胀起来。内外部门的奏章很多时候都由他来先看过,对自己有利的呈上,对自己贬损的自然扣下。他还热衷于各种功名争斗中去,成了骄奢淫逸、奸恶之徒。

  墙倒众人推,时间久了,一些大臣对他的恨意加深。如大将军徐达、御史中丞、学士吴伯宗等人都向朱元璋表示过对胡惟庸的不满。而胡惟庸自己也怀有异心,暗自收买人心,已然成为皇位的一大威胁。

  洪武十二年,占城国前来进贡,胡惟庸却胆大包天,向朱元璋隐瞒此事。朱元璋通过其他人知道后大怒,下令责备中书省臣。胡惟庸和汪广洋两人一边作谢罪悔改的样子,一边却将罪名扣在礼部大臣的身上。朱元璋察觉到之后自然更加愤怒。

  不久之后,朱元璋便将汪广洋打入大牢并赐死。事情逐渐败露,胡惟庸之前所做之事也被揭发出来。皇帝下决心命司法调查。之后便轮番有人向皇上告发胡惟庸叛变、谋反等事。朱元璋最终诛杀胡惟庸、陈宁等人。胡惟庸案暂时落下帷幕。

  二、清洗朝堂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处死,这只是对胡惟庸个人的一个落幕。而后朱元璋才开始真正进行他的大计。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一场“清洗”运动。胡惟庸案之后,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洗。

  洪武十八年,大清洗开始了。先是从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人揭发为引子,有人称其曾与胡惟庸一起谋逆。但当时朱元璋没有直接处死李存义父子,而是继续等待更多人的卷入。

  时间来到洪武十九年,又有林贤串通倭寇这一事件败露,经过严刑拷打,他说出胡惟庸通倭的事情。又过去四年时间,到了二十三年,朱元璋知道封绩的事情后,胡惟庸的事件又有了后续,封绩被捕,告发胡惟庸串联北元之事。

  此后案件涉及、牵连的人越来越多,触及到朝中很多勋贵氏族。眼看时机成熟,朱元璋立马以此为引子,大举治罪。最终三万多人被诛杀,一直延续到蓝玉案,胡惟庸案的余波都还在。

  三、胡惟庸之死

  自秦统一天下,开辟了皇帝制之后,君权相权的相互制衡就没有停止过。汉代沿袭秦的制度,依然设立丞相。汉武帝为了加强君权曾经组织一批外戚和近臣以此来制约丞相。虽然相权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但终究效果有限。

  隋唐到宋代这一期间,宰相制度再一次发生改变。逐渐形成大家熟知的“三省”制度,三个长官同时担任原来丞相的职责,从而达到分散相权的目的。元朝的一省制又让丞相权力大增,回到之前的状态。到了明代,君权在朱元璋的一番治理下达到一定的顶峰。

  朱元璋利用所谓的“胡惟庸谋反”事件,直接废除丞相制度。将丞相的权力分给六部,而六部直属皇帝。这样以来相权再也无法左右到皇帝的决定。只是作为皇帝的政务大大增多。此后为了皇帝的需要,又设立了内阁和军机处,协助皇帝除了政务。

  这样将胡惟庸案放到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朱元璋编故事也要打压胡惟庸的根本原因再于削弱千百年来的相权。胡惟庸案的本质还是在于“君主集中制度”中君权与相权的制衡。

  君主集中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两样法宝,这两项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但一旦遇到“昏君”,则国家就一落千丈,变得羸弱。

  而相权成了每位在任皇帝都头疼的一件事情,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曾通过分散相权的办法来保证君权的强大,但受到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这种办法实际上不能根除问题。

  胡惟庸之死实际是君权在制约相权上的一次胜利,这无关朱元璋也无关胡惟庸,只是在历史的潮流中恰好这两位走到这个地方。但历史又由一个个人筑造,历史造就了他们的选择,他们也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再回到题目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朱元璋一定要诛杀胡惟庸的原因。有人说做汉武帝的丞相很惨,要时时谨言慎行。实际上做朱元璋的丞相更惨,诛九族只是他保证自己权力的一件小事罢了。

  秦以来,君权、相权纠葛不断,“缠缠绵绵”。心狠手辣的皇帝可以将相权连根拔起,软弱无能的皇帝君权会被相权架空。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早已不存在君权和相权了,但了解历史上的权力如何制衡和分立还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参考和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朱高炽后面是谁继位(明朝历...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
07-08
朱高炽是明君还是昏君(明朝...
文/来源:八闽狂人twosteps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
07-08
山西洪洞县迁民是哪一年(山...
山西洪洞县迁民是哪一年,山西洪洞县迁民是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
03-29
雪酪是什么(明朝皇宫里的秘...
雪酪是什么,雪酪一般指雪花酪,又称土法冰激凌,一道古老的传统小吃。...
03-29
山西洪洞县的明代监狱因谁的...
山西洪洞县的明代监狱因谁的故事而著名,山西洪洞县的明代监狱因苏三的...
03-29

热门资讯

彭祖简介 彭祖介绍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又称篯铿、彭铿,陆终第三子。彭祖帝尧时封于彭地,子孙以国为氏。又...
国民党的十大将军排名:张自忠位... 在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位名将,他们为了祖国的崛起牺牲了自己,他们的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那在众多的国民党...
朱德简介 朱德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
韦挺简介 韦挺介绍 韦挺(589~646年),字号不详,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大臣,隋朝民部尚书韦...
王维简介 王维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周瑜简介 周瑜介绍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
焦裕禄简介 焦裕禄介绍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介绍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
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介绍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
宇文邕简介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