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小编
05-23
0

她将自己比做一颗“螺丝钉”:“组织把我安排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勤恳地工作。”谦逊如她,连后半句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都未脱口而出;淡泊如她,在内心始终将自己定义为“编辑”;和蔼如她,“跟社里的同志相处时,他们都很难把我当成领导”。但提到职业素养,她又不无骄傲地说:“在工作上我对自己有高标准严要求,能够兢兢业业地完成当下的每一个任务,算得上是一颗敬职敬业的‘螺丝钉’吧。”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人教编辑是什么样的人:

四种身份

韦志榕表示,刚进入出版社时,她对教材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其实体会并不深刻。从一名普通编辑到地理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再到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以及如今的总编辑岗位,工作时间越长、统筹的工作面越广,她对教材编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越强。从刚工作时并不太理解前几任社领导常挂在嘴边的“教材出版工作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到后来自己切身体会到这份“战战兢兢”,韦志榕逐渐明白了这份工作的责任。

“中国有2亿中小学生,人教版教材的平均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这意味着有上亿的学生在使用我们的教材。不同于普通图书,除了学生每天要使用教材之外,老师也会潜心研究教材内容,这对教材内容编写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对教科书的关注更容易成为一个社会公众话题,“孩子用什么样的教科书,书中有哪些内容,内容质量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当下家长密切关注并乐于表达各种主张的。”韦志榕说。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从曾经有老前辈在前面“冲锋陷阵”,到如今将重担往自己肩上扛,韦志榕的“大局观念”不断加强。做地理编辑时,关注的只是与地理相关的学科知识、学科教育等方面的发展;2001-2007年先后担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时,她先后分管过5个编辑室,涉及文科、理科、辞书等学科领域;2011年履新人教社总编辑,她主管全社的编辑科研工作。工作岗位的变化,要求她必须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站位。

“局部合理的事情,放在全局来看未必合理;当下合理的事情,放在长远看未必合理,这时我的工作更多的是‘统筹’‘协调’。”韦志榕回忆说。久而久之,这种“大局观念”已经根植于韦志榕的心中,在应对社内教材出版工作,尤其是国家教材出版任务时,“国家的要求是什么,人教社应该承担的任务是什么,要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完成”就成为她的思考路径。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韦志榕主持教材编写研讨会

除了对教材编写工作本身责任感的认知不断加强,对全局观念的运筹帷幄之外,韦志榕在做好编辑科研任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仍然钟情于教材的编辑业务工作。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实验教材、历史与社会教材的总主编,与编辑们摸爬滚打在第一线。韦志榕说,人教社的编辑具有四重身份:

第一个身份是“研究者”。韦志榕介绍,1950年人教社建社时,国家从全国各地抽调各学科领域的专家齐聚人教社进行教材研究,很多学科的教育大家也因此留在了人教社,并在此贡献一生。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教社合署办公。由此,人教社秉持“科研立社”的传统,围绕教材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触角涉及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各个领域。

第二个身份是“编写者”。这是第一个身份的延续。据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团队主要由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人教社的教材研究团队,以及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组成,称为“三结合”队伍。其中,人教社的教材研究团队以其专职专业性,成为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主力军。

第三个身份是“编辑者”。与其他出版社编辑工作相比较,人教社的编辑要能“量体裁衣”,会做“美味佳肴”。中小学教材的印张国家是有统一规定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如何将课文系统、作业系统、助学系统匹配恰当,是需要编辑具备过硬的业务素养的。

第四个身份是“培训者”。教材编写完成与老师们见面后,编辑们还要将教材的编写意图、章节编排逻辑线索、教学重点等向一线授课教师解读清楚,帮助他们理解和使用好教材。

“这四重身份对人教社的编辑来说是必备的。想做好这份教材工作,你就必须练就这身武艺,”韦志榕强调,“当然,在人教社除了中小学教材编辑,还有很多各级各类教材和图书的编辑,虽然大家各自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但是热爱学习、勤于思考、踏实肯干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人教编辑是怎样练就的:

成长之路

各种专属于人教社编辑的历练,韦志榕都亲身经历,并从中脱颖而出。在人教社这个“大舞台”不断锤炼、成长、坚守,韦志榕感慨于社内的优良文化传统,也对老前辈的“传帮带”铭记于心。

韦志榕回忆,进入人教社,她参与的第一项工作是当时的高中地理教材修编工作,主要是协助主编完成“地球在宇宙中”这部分内容。为了做好这套教材的修编工作,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她被派到北京育才中学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亲身感受教材、课堂、教学、学生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通过教学实践,人教社一方面想锻炼新编辑,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教材使用体验的第一手资料。人教社新编辑深入到教学一线体验生活的传统,从那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不仅如此,为了让编辑对教学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人教社近些年开展了两年一届的“说课比赛”,将原本中小学老师的教学“搬”到人教社内部,参与比赛的编辑用自己责编或编辑的教材做示范,站在老师教学的角度去审视教材是否实用,是否好用。“当下的教材在保证学科逻辑清晰、完整的情况下,更加强调教学的适切性,毕竟我们的教材是给中小学生看的。” 韦志榕说。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韦志榕担任人教社地理编辑室主任时,与同事们合影

#p#分页标题#e#

让韦志榕记忆犹新的是,除了参与中学教学实践,还有一项工作对她的业务成长帮助很大,那就是答读者来信。别看答读者信这份工作听上去简单,其实对于老师、学生在信中提出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回答清楚并非易事。她认真对待每一封读者来信,反复查阅大学地理学科专业书籍,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看得懂”。写完回信后交给编辑室主任审查和修改,然后将修改稿认真誊写之后寄给读者。“虽然工作繁琐,但真的受益无穷,也锤炼了我初做编辑的基本功。”韦志榕感慨道,那个年代的人教社年轻编辑几乎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让韦志榕步入编辑生涯正轨的除了这些“事”,还有一批能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的“人”。时任地理编辑室主任的陈尔寿是国内知名的地理教育学家,他的言传身教对韦志榕影响至深。“作为刚入职的新人,陈先生不仅耐心传授经验,更可贵的是他非常尊重年轻人的想法,我们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进行日常沟通和学术交流。”韦志榕敬仰陈尔寿的学识、人品甚至他那苍劲有力的字体,以及他面对坎坷命运时的坦然和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更被前辈的敬业精神所感染。

让韦志榕感到庆幸的是,今天的人教社依然延续了这种民主的学术氛围。她至今保留着审稿修改意见必须与责编或作者面谈的习惯,也是源于对前辈工作方式的传承。“人教社像陈先生这样的老专家很多很多,虽然他们年事已高,有的已经仙逝了,但是,他们以及一代代人教人凝练出的‘敬业、严谨、团结、创新’的社训一直激励着我们。”韦志榕如是说。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这次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力度空前,教育部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而对于教材编写的新要求是——通过教材的引领,帮助老师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韦志榕带领人教社教材编写团队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力争使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初中地理教育教材突破以往一味叙述性表达的方式,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双线编排,以凸显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回忆那段令人难忘的教材攻坚过程,韦志榕十分感慨:“那时每晚加班到两三点是家常便饭,大家都卯着劲想要做好这套教材,不计加班加点,只是专注于做好这件事,累并快乐着。”最终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查,并得到了审查专家的高度认可。2005年,人教社乔迁至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以韦志榕为代表的人教人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沙滩后街55号(人教社原址)!”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2012年,韦志榕(右1)探望她始终敬重的地理教育前辈陈尔寿先生(左1)

这种创新的热情,既体现在全社上下一条心交出一份又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上,也贯穿于社内年轻编辑成长的方方面面。在韦志榕看来,年轻编辑能够有幸参与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来,意味着更多的成长机会,“对于编辑个体来说,较大的外部刺激会焕发内心的热情和隐藏的潜力,也更容易摆脱不期而遇的职业‘高原期’,走得更高更远。”

随着岗位的不断变化,韦志榕的工作职能从教材编辑拓展为协调规划、组织管理,并在教材研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贡献一己之力。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韦志榕参与到教育部2014年底组织的“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中,并作为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之一,承担了组织协调工作。她把这次高中课标修订工作看作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据韦志榕介绍,“这次高中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强调突出学科课程中的育人价值,凝练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为配合这套最新的课程标准,人教社高中教材编写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工作。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这个课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要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方式等关键问题。相信这对于人教社的教材编辑来说,又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

“做中学”“干中用”,向实践学习,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踏实前行,是韦志榕,也是人教社编辑书写的成长之路2017年,在韦志榕的倡议下,人教社开展了 “弘扬工匠精神,做精益求精的人教人”主题教育活动。“志存高远,天道酬勤”是她经常鼓励社里年轻同志的一句话。她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满足广大读者对高质量教材、高品质图书的需求,而要做到这一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整个访谈尽管没有预期的“轰轰烈烈”和决策岗位上运筹帷幄的“江湖传奇”,但正是这位老编辑35年如一日的坚守,正是如她一样的众多人教人以“ 敬业、严谨 、团结 、创新”的精神不断自勉,擦亮“人教社”这块金字招牌,才能稳定住人教社占据中国教材出版主业“半壁江山”的大局。正如韦志榕所言,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勿忘初心”,必能“有所成”。

(本文作者为《出版商务周报》记者)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End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相关内容

保单一年交3500可以贷款...
保单一年交3500可以贷款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05-31
长安282路公交车路线(3...
长安282路公交车路线 1、站步行约480米,到达沙头派出所站...
05-31
3500点是什么意思
3500点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抽选的样本股股价的加权平...
05-22
20年前的1999年,那一...
20年前的1999年,那一年,王宝强15岁。那一年,马云35岁_2...
05-21
707358是什么股票
707358是立昂微电股份的代码,是半导体股票。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
05-16
烧光35亿的“最短命车企”...
文 | 华商韬略 600近日,自游家突然清空官方微博内容,官方AP...
04-13

热门资讯

88岁练书法,91岁学国画 励... 88岁练书法,91岁学国画 励志爷爷“活到老,学到老”---在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义蓬街道,有一位...
NLP绝版书籍之02-改变你的... 改变你的未来 NLP 所提供的概念性理解,是很坚实地建立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程序的基础上,然而,它却更...
NLP绝版书籍之49-教学革命 导读 本书提出革新传统教学技巧的ENVOY理论。 将教学管理技巧溶入传统的教学,分为 (1)吸引注意...
不忘初心,读懂《学习纲要》(图... 中工新闻是国内主流新闻网站中工网旗下综合新闻资讯门户,也是中工网核心主频道,每天24小时为广大网民滚...
中学高价国际班使用盗版书籍 每... 面对家长们的质疑,江兴隆解释说,深圳耀华学校与深圳耀华公司是一套班子,同一个法定代表人,同一个董事长...
NLP绝版书籍之01-青蛙变王... 传说中 , 这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一本书 . 青蛙变王子虽然是童话故事, 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否可能发生...
NLP绝版书籍之03-改变未来... 作者:康尼瑞儿˙安祖博士史蒂夫˙安祖 本书推介给…… 所有想深入探索如何改变心灵的人 本书集结了NL...
30元灭火器卖198元?“消防... 打着消防部门的旗号 声称可以提供免费的消防培训 实为推销高价消防器材 遇到这样的场景,您可要当心 山...
一位励志书作家的死亡 《三杯茶》基本内容遭到的质疑,使瑞林在情感和经济上都深受打击。自杀是他与世界的对话——只不过是最后一...
“身心灵”培训黑幕重重 参加各种培训课,读各种书,买各种“玄灵”物品,只为追求“灵性成长”,乃至不顾家庭?日前,网友向记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