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省图书馆举行“三区”文化专项基层图书业务骨干培训班)
书店里的亲子时光
数字图书馆,让阅读更便捷。记者 杨峥 摄
记者 张勇
云南网讯 “北京路沿线有近80个居住社区,常住人口接近100万。但别说图书馆,就连图书馆分馆都没有,是一个服务盲区。”昨日,云南省图书馆举行“三区”文化专项第四期第三班基层图书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主讲卢骥如此表示。
资源有限
北市区缺少公共图书资源
北市区究竟有多少公共图书资源?记者进行了粗略梳理:其一,多年前,昆明启动了“书香昆明·图书漂流”活动,有数千本书籍供市民传递阅读,主要投放在交通枢纽、宾馆、餐馆、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其二,部分社区居委会建有图书阅览室,藏书涉及社科、党建、历史等方面。其三,同德广场、财富中心、嘉年华等处还有几家较大书店。
卢骥表示,北京路沿线有近80个居住社区,常住人口接近100万。但别说图书馆,就连图书馆分馆都没有,是一个服务盲区。虽然周边市民也可以选择前往书店看书,但省图有60余万册地方文献、古籍文献和民族文献,去年又新增电子图书36429本,从其他机构免费共享110万本,全年书籍总流通人次已达2865218人次,书店的藏书显然无法与此相比。
借书不易
通借通还目前还难以实现
那么,到同处主城核心区的省图看书要多长时间呢?卢骥表示,虽然地铁3号线已通,但是从北边来省图看书,也得一两个小时,要是开私家车更慢。从某种程度上,这耽误了一些人到省图借阅浏览书籍。
既然交通存在不便,那么省图是否可以借鉴上海模式,实施通借通还呢?据了解,在上海,目前已推出借阅一卡通,上海图书馆、高校都可以通用;通过和邮政快递建立的联系,在同济大学借的书可以到普陀区的图书馆归还,也可到浦东新区的图书馆归还。其实,持一卡通借阅卡的读者通借通还远不止卢骥所说的那么几家。按有关资料,不仅能在上海市237家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也可在市民数字阅读网站免费访问28万多种电子图书、近万种电子期刊及网络文学资源。
但遗憾的是,卢骥表示,通借通还目前在昆明并不现实,“首先是经费不足,其次是物流还不配套。”
逐步改善
提供全媒体知识信息服务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上面这些限于馆内实现的功能,省图2011年开建的对外开放系统平台为读者省了不少事——通过官网,读者能不到馆续借和查询所借图书数量、馆内新书推荐、读者推荐图书、检索书目。
同时,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纵向上联国家数字图书馆,下联省内各级图书馆、横联其他省级图书馆和图书馆外资源系统,具有数字资源加工、管理、存储、检索、调度、整合、共享和服务等一系列功能,以云南省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为中心,以省内各地州和大学科研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省州(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架构体系。开展全媒体化、一站式、个性化、智能化知识信息服务。
相关新闻
25位“三区”骨干
到省图充电
昨日,来自我省“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县的25名图书馆业务骨干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管理员参加培训。两个月的培训内容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农家书屋、农文网培学校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古籍保护工程、全民阅读推广、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图书分编工作、论文写作等。
省图书馆将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的实施,提高“三区”文化人才素质,为受援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为“三区”文化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紧缺人才,助推“三区”文化事业发展。
(原标题:云南省图书馆举行“三区”文化专项基层图书业务骨干培训班)
上一篇:80余册图书捐赠 省残友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