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的父亲贺若敦:临死都不忘让儿子继续平陈
runsly
04-15
0

贺若敦:(公元517~565年),河南洛阳人。著名南北朝时期北周将领,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周书·贺若敦传》云: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二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至长安,魏文帝拜为右卫将军兖州钊史。

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南朝陈国太尉侯等领兵进攻湘州(今湖南长沙),北周马上派遣司马贺若·敦渡江援救。贺若·敦出师告捷,连连打败侯,乘胜进驻湘川地区。不久,秋水暴涨,侯填乘势占据江面,截断了周军退路,把贺若敦孤军堵在江南,并想通过长期相持的策略来拖垮北周军队。

北周占领湘州时日不长,当地百姓归心未服,在贺若敦与侯相持期间,百姓常常乘坐小船,送些粮食和鸡鸭等家禽犒劳、接济陈国兵将。两军相持,供应是最大的难题,而百姓主动接济陈国军队,使贺若·敦深感不安。于是他心生一计,叫部下军士扮作百姓,也乘船划向陈国军队,同时让披甲战士藏伏船中。陈国兵望见船来,以为又是百姓前来馈赠,因此并不戒备,大摇大摆跑来接迎。这时船中北周将士突然出击,一举将接迎陈国兵全都擒获。这样进行了几次,陈国军队吃亏不小,于是成了惊弓之鸟。以至于到后来,如果有人乘船而来,即使真是馈送食物的百姓,他们也不敢接纳,而不准他们靠近。百姓见此情状,渐渐地也就不再前往馈送了。

在两军对峙期间,贺若敦部下的兵士常常有人反叛投敌,侯十分高兴,派船接迎,并优待他们。

为了遏制逃兵,贺若敦叫人挑出一匹战马,牵往船上。待马接近船只,则令船上兵士用鞭子狠狠抽打,之后将马牵回岸上。接着又赶它上船,等它刚要上船,船上兵士又抽鞭猛打。如此牵上赶下,猛拍猛打,反复多次,那马便渐渐地怕上船只,即使驱赶,也畏缩不前了。

随后,贺若敦预先在江岸埋伏一队军士,再指派一名士兵骑上那匹通过训练而畏船的战马,奔往江边,声称投降陈国。陈国军队象先前一样,马上派船接迎。船至岸边,陈国兵上岸牵马,谁知那马却无论如何也不愿上船,于是,船上的陈国兵便纷纷上岸,各逞其能,驱赶那匹战马。就在他们折腾战马的时候,江岸北周伏兵突然跃起,一阵击杀,上岸的陈国兵被杀得片甲无存。这样,陈国兵又上了一次大当,不得不接受教训。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敢接迎逃兵,非但不敢接迎,相反派人掩杀。

由于没人接应且有杀身的危险,北周军队中便再也每人敢背叛投敌了。

相关内容

关于时间的比喻句 关于时间...
1、时间像离弦的箭,匆匆而过。时间像泼出的水,一去不复返。2、时间...
08-09
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
08-09
艰苦的意思 艰苦的意思是什...
艰苦,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nkǔ,一般作形容词使用。意思是指艰难...
08-09
小马的尾巴像什么答案一年级...
小马尾巴像辫子。马尾是一种发型,将大部分的头发往头后部集中,将其扎...
08-09
优质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致...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致命?不致命的癌症...
07-23
优质准妈妈和胎儿的补脑佳品
孕妈在怀孕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补脑,这样对于胎儿有很多好处,通常可以...
07-23

热门资讯

名人读书小故事大全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
名人励志故事张海迪 这是名人励志故事ppt下载,主要介绍了简介;张海迪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属于敢冒风险的人_名人故事
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_100...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分享,个人简历 谢家华zappos的创始人之一, 21岁放弃读博机会做...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能说我们恶毒,记者:你怎么看待南方系媒体? 胡锡进: 我对南方系媒体很...
故事:楼梯不好走_650字 想当年在东吴大学念书时,杨绛以 洋囡囡 的绰号闻名全校。她是大家闺秀,又是个美人胚子,据说追求者有...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贪婪者",王兴当初并不被认为是团购王座最有力的竞争者。即使在今年年初...
勤俭小故事――季文子_550字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着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
故事:一副假牙拯救世界 早在16岁,丘吉尔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