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因“面子问题”而将明朝推进灭亡的地步
runsly
04-15
0

崇祯十五年,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不料,这一议和情况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

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

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

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必欲翦除、扫荡之,议和者被斥为是顿忘国贼,损威辱国,诅师养寇的祸胎,将酿无穷之衅。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钱龙锡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陈新甲与清议和之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和的声浪持久不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议和主张都难以畅行。

其次,明朝的政治家们在议和问题上大都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以为议和是明朝对后金的施舍和恩赐,对方必须就范,始终放不下天朝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

明朝首次与后金议和时,袁崇焕对后金使者的恭敬和顺,三步一叩,如辽东受赏时,并书封称大人,很是欣赏、陶醉,进而错误地认为这是皇太极兵力不济,乞求休战的表现,并想趁机而制其死命,俾不得再逞,以休息天下。

再次,明朝皇帝对议和暧昧迟疑、出尔反尔。天启皇帝曾赞扬袁崇焕战守可恃,操纵合宜,深慰朕怀,当袁崇焕被攻讦去职后却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崇祯帝则更为恶劣,他最初谴责袁崇焕托付不效,专事欺隐,继而信其引敌胁和,加罪名处以极刑之后,又以复仇为志,一味地反对与后金议和,并严禁臣子与后金的一切往来。

所以,尽管陈新甲与清的议和,完全是在崇祯帝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但议和之事泄露后,崇祯帝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以陈戮辱我宗藩的罪名将其诛杀。面子虽然保全了,但明、清议和的大门又一次关上了。而这扇大门另一边的皇太极,对议和还是抱有诚意的,他甚至已经初步划定了两国的边境线。

一次很有成效的议和,一次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却因为崇祯皇帝死要面子而草草收场。明朝的皇帝这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将为自己的出尔反尔付出沉重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优质俗话说“十人九胃”,若...
你可能也听过“十人九胃”这一说,那为何有这种说法呢?这是说明胃病患...
07-23
优质哪些人患胃癌风险高 哪...
患胃癌风险较高的,主要是胃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可能有些家族中直系亲...
07-22
恒大债务危机如何化解
1国家用财政税收去救恒大,结果是恒大又恢复了活力,但是国家财政收入...
07-22
优质“6甜”伤肝 要少吃 ...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排泄、调节和代谢等功能,被誉...
07-21
优质“阳过”影响精子、卵巢...
部分人群感染新冠之后,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到男性的精子以及女性的卵...
07-20
股票放量突破是什么意思 为...
放量突破指的是一只股票,随着成交量的放大,它突破了前期的阻力位,这...
07-20

热门资讯

名人读书小故事大全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
名人励志故事张海迪 这是名人励志故事ppt下载,主要介绍了简介;张海迪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属于敢冒风险的人_名人故事
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_100...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分享,个人简历 谢家华zappos的创始人之一, 21岁放弃读博机会做...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能说我们恶毒,记者:你怎么看待南方系媒体? 胡锡进: 我对南方系媒体很...
故事:楼梯不好走_650字 想当年在东吴大学念书时,杨绛以 洋囡囡 的绰号闻名全校。她是大家闺秀,又是个美人胚子,据说追求者有...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贪婪者",王兴当初并不被认为是团购王座最有力的竞争者。即使在今年年初...
勤俭小故事――季文子_550字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着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
故事:一副假牙拯救世界 早在16岁,丘吉尔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