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薪养廉”的罪与罚:为何没有达到预期?
runsly
04-15
0

宋朝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富庶的朝代,很多人认为宋朝“藏富于民”,官民比例低,政治比较清明。但如果认真翻开历史,较较真,恐怕结论未必如此。

宋朝官员的幸福生活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只有官员算是“国家公务员”,自秦汉官员工资就开始实行严格的“秩禄制度”,即按照官秩(官或爵的高低)来发放薪饷。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不过无论与前朝还是后朝,甚至与当代相比,其官员薪俸之优厚,都是令人咋舌的。

以宋朝的一品大员(宰相、枢密主官)为例,即使没有爵位,其月薪也能达到300至400贯(《宋史》,职官志篇),是汉代的10倍,是清代的6倍。这还不算官员本人还有各种换季服装、绢、绵、禄米等“福利补贴”,官员家属还能按照等级获得衣服、粮食、茶叶、酒、炭,甚至是马料等种类繁多的“恩荫补贴”。

也许这样写,读者们不容易对以上数字概念化,在这里我们引用一位历史学家,对一位国人耳熟能详的大清官――包拯的薪俸所做一个研究,来作为说明和补充(依据:宋仁宗嘉v年间《嘉v禄令》):

因此,包大人年薪合计应为:20856贯钱、2360石粮食及其他实物补贴。另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如无战乱,粮食价格一般是300-―500文一石,绫绢罗绵大致价格为1600文、1200文、4000文和85文――因此综合计算起来,包大人的实际收入还要远超2万贯。

考虑到中国自隋唐以来农业生产的水平就已经相当高了,因此我们用粮食来衡量一下包大人如果活到今天,他的年薪大致是多少。

北宋粮食价格按照400文一石(约100斤),如按每斤粮食人民币2.5元来计算,北宋的400文等于今天的25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文铜钱折合人民币0.625元,每贯铜钱则折合625元,2万贯就是1250万元――而当时北宋一个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一般也才1-3万贯左右。

此外,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一些官员还能领取两份薪饷“职钱”――如此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退休)的,甚至有人为此不惜大肆贿赂吏部改年龄,以达到继续留任的目的。

所以,自宋神宗开始,朝廷开始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逼到年龄的官员退休:一方面对年满七十的官员不予考核和升迁,另一方面,对自愿退休的官员加官晋级(有点类似当代公务员退休上调半级至一级待遇做法),并对其子孙可以“荫补”,即给予一定的官职但没有具体职务,甚至还优待其妻子――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梁山上能“大秤分金银”,而且还有一帮好兄弟,杨志却宁愿去投靠梁中书,希望能“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而不愿意上梁山的真实原因所在。

“高薪”没能“养廉”

按照高薪养廉的思路,宋朝官员拿这么多工资,应该安分守己,恪尽职守才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以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工程为例,就可以看出北宋官员并未因高薪而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发财的机会。

“花石纲”起源于宰相蔡京发现了一个朱业乃罩萑耍此人精于山石园林艺术,并推荐给宋徽宗。宋徽宗用过大喜,于是在苏州设置了一个“应奉局”,专为皇帝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用以建设皇家园林。

由于当时没有铁路和发达的载重汽车,这些花石只好通过古运河水运至汴京(开封),十船称作一“纲”。据宋史记载,“花石纲”持续了20多年,“大率太湖、灵璧、慈溪、武康诸石;二渐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登莱淄沂海错、文石;两广、四川异花奇果”,几乎全国各地,没一处不是朱业哪勘辍

为了确保“花石纲”的运输,不但关系国家民生之重的漕运被排挤,漕船和大量商船被强行征用,而且各级官员均在其中上下其手,不放过任何一个大发横财的机会――据史料记载,各级官员们不但极力帮助朱宜崖蕖盎ㄊ”,而且还趁机对百姓敲诈勒索:各级官员不单帮应奉局搜罗花石,若看中了谁家比较富有,还会强行勒索钱财,不然其房屋、田地甚至墓地都被官员伙同应奉局,派人以黄纸封之,称为供奉皇帝之物,强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则获“大不恭”之罪,而且会故意破墙拆屋的搬运。因此,被征花石的人家,惧于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后果,只好倾其所有,以应对各级官员的勒索。

相对于百姓的穷困,宋朝各级官员却过的是穷奢极欲的奢侈生活,就连百姓口中的清官代表寇准,其生活也极其奢靡。例如宋史就说他,“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k油灯,虽庖]所在,必然炬烛。”其奢侈行径甚至到了让司马光给儿子做反面教材的地步――司马光说寇准 “近世寇莱公(寇准封莱国公)豪侈冠一时。”

可以想象,当时百姓口中的清官代表寇准,其生活都如此奢侈,那人民口中的贪官蔡京、童贯、高俅等人又该当如何?只怕会在“奢靡”前加一个“更”字。另外,随着官员子孙的繁衍,因“荫补”而增加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真宗时,宋朝官员数量大致在一万左右,仅仅过了40年,到了仁宗年间,官员人数即翻了一倍还多,到了英宗时更是接近三万。

与此相对应,为了豢养越来越多的官员,宋朝的中央财政收入也越来越吃紧――北宋初年,两千万的钱粮收入可以结余大半,而到了仁宗年间,尽管国家不断上调税赋,国库收入达到一亿三千万以上(一说一亿五千万,超过唐7倍,而国土面积和人口均不及唐),却无丝毫结余。

所以方腊才在起义檄文中说,“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

从这个角度上说,有宋一代,虽不是主观上希望借高薪来养廉,但其高薪制度却没起到养廉的效果,反而耗空了国家,成为其积弱的主要的内因之一。

相关内容

关于时间的比喻句 关于时间...
1、时间像离弦的箭,匆匆而过。时间像泼出的水,一去不复返。2、时间...
08-09
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
08-09
艰苦的意思 艰苦的意思是什...
艰苦,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nkǔ,一般作形容词使用。意思是指艰难...
08-09
小马的尾巴像什么答案一年级...
小马尾巴像辫子。马尾是一种发型,将大部分的头发往头后部集中,将其扎...
08-09
优质俗话说“十人九胃”,若...
你可能也听过“十人九胃”这一说,那为何有这种说法呢?这是说明胃病患...
07-23
优质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致...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致命?不致命的癌症...
07-23

热门资讯

名人读书小故事大全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
名人励志故事张海迪 这是名人励志故事ppt下载,主要介绍了简介;张海迪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属于敢冒风险的人_名人故事
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_100...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分享,个人简历 谢家华zappos的创始人之一, 21岁放弃读博机会做...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能说我们恶毒,记者:你怎么看待南方系媒体? 胡锡进: 我对南方系媒体很...
故事:楼梯不好走_650字 想当年在东吴大学念书时,杨绛以 洋囡囡 的绰号闻名全校。她是大家闺秀,又是个美人胚子,据说追求者有...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贪婪者",王兴当初并不被认为是团购王座最有力的竞争者。即使在今年年初...
勤俭小故事――季文子_550字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着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
故事:一副假牙拯救世界 早在16岁,丘吉尔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