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6月2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欧阳天)“请问您买房吗?”“需要装修吗?”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推销骚扰电话,对方直呼其名,甚至还能说出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
6月24日,岳塘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黄某等5人提起公诉。
逛店偶然发现“商机”
30多岁的黄某高中毕业后曾做过建材中介、净水器销售等工作,多年从业经验告诉他,如果能掌握详细的客户信息,就可以精准地向客户群体推销产品,提高推销成功率。
2019年7月,黄某在某商场闲逛时,看到一名女子拿着一份湘潭某楼盘的业主信息在打电话,他觉得这份资料有助于他拓展销售业务,就上前与对方沟通,表示想买资料。虽然对方拒绝了,但他确定了某楼盘的业主信息已泄露。几经打听,黄某以200元的价格在某建材市场一家门店里买到了这份资料,转手以200元每份的价格将同一份资料卖给不同的几家门店,同时还置换到了一些楼盘个人信息。黄某没想到来钱如此轻松,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商机”。从此黄某主动主动出击,将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做为自己的新业务。
“刚开始卖给了20多个建材老板,价格根据信息质量而定。”黄某交待,他的信息主要分为楼盘业主信息和学生信息, 内容十分详尽。随着业务扩大,他通过向培训机构购买和置换的方式,获取学生信息资源,并邀请朋友帮助他拓展业务。就这样,黄某一步步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被抓
杨某是某卫浴店的老板,2019年8月,杨某收到黄某发来的一条微信: “要不要买点客户信息?”杨某觉得多点客户资料,对做生意有帮助,于是就加了黄某为好友,黄某当天就发了几个楼盘的业主信息给杨某,杨某爽快地出钱买下了。黄某自称是做空调生意的,向杨某提出进行信息交换,杨某觉得对方与自己不存在生意上的竞争关系,这种交换对双方都有好处,于是就同意了。之后,双方多次进行信息买卖和置换。
吴某是某教育机构市场专员,2019年9月,黄某向吴某推销个人信息资料,吴某以黄某手中信息不准确为由拒绝了。10月,黄某再次找到吴某,请求吴某帮忙鉴定手中的一些学生信息,吴某看了后认为这份资料比较有价值,就以所在单位的名义买了下来。后来,两人又多次进行个人信息资料交易。
岳塘公安分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在工作中发现,黄某有买卖湘潭楼盘业主信息和在校学生信息的违法行为,于是迅速开展侦破行动。2019年11月26日,警方将黄某、吴某等人抓获。
经查,自2019年7月起,黄某以出售楼盘业主信息、在校学生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为业,一方面通过向实体门店购买、与实体门店置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一方面向装饰公司、培训教育机构等公司工作人员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吴某、装饰公司工作人员胡某、店主杨某等为扩大客源,分别从黄某某处购买、置换公民个人信息,并数次将手中持有的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经鉴定,黄某某利用微信账号累计发送公民信息共计1521238条,累计接收公民信息共计202768条。
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将追究刑责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向他人提供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及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官提请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透露给街头问卷、电话问卷、非正规办卡等不正规的活动,不要随意在陌生网站填写真实信息,不要轻信陌生网友,不要泄露网银、支付宝、社交、邮箱的账号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等。
另外,一些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以至于误入歧途而不自知,一些人觉得自己买这些信息是正常的经营活动,不是为了干诈骗之类的事,所以不是犯罪。检察官建议加强这些行业的监管,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入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信息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