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消费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刚性需求。同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育培训市场越发繁荣。但在预付费模式下,不管是早教、K12,还是留学、语言培训等类型,其费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庞大的用户需求,催生了教育+金融的教育分期模式,这一模式以其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场,但其也面临着诸多乱象与挑战。
不知不觉分期付款变贷款 被迫还款
面对费用高达45800元的英语学习课程,李女士原本有些犹豫,却没禁得住韦博英语销售员的“忽悠”:据称,该机构与招行信用卡有合作,可以0手续费分期付款,支付一笔头款后,后续每月只需支付1400多元。
于是,李女士便与韦博英语签订了“入学注册合同”。直到韦博英语关店,看到很多维权的人说被贷款了,她才发现自己也上当了。李女士表示,她后来才得知,韦博所谓的分期付款实际上是贷款,以其名义借出的3万多元贷款,早已由银行一次性支付给了韦博英语。
韦博英语关店后课程已经无法完成,但因担心不按期还款会影响征信,李女士只得继续偿还这笔被强行绑定的贷款。
据悉,韦博在全国范围内关店涉及大量学员,其中大部分都用了贷款,牵涉的既有商业银行也有互联网金融平台。
韦博英语事件并非孤例。笔者在“黑猫投诉”和“聚投诉”平台发现相关投诉达上千条。投诉对象包括韦博英语、华尔街英语、英孚英语等培训机构,投诉金额集中在2万元至5万元不等。涉及到的金融机构还包括京东白条、百度有钱花、招联金融、广发银行等。对金融机构而言,消费分期是必打的一仗,但是在目前阶段,对场景方的风险把控,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已有机构业务调整预付费市场乱象待解
在韦博英语事件后,教育付费市场“余震未平”,已有教育机构对相关付费业务进行调整。如VIPKID下线了分期支付,新流财经报道称,VIPKID包括花呗、微粒贷、度小满分期、招联分期以及浦发信用卡等合作金融机构均已下线。
在《百度有钱花专项计划说明书》中,有钱花表示会对审核的教育合作机构按照机构性质、经营年限、历史重大投诉、注册资本、网络舆情等方面进行评估,但仍未防住韦博英语“这颗雷”。
对于教育分期场景中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更严格审核资产方的资质、提高风控能力,是所有场景金融参与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用户使用教育分期,资金被一次性打给教育机构,但双方协议过程非常长,有的可以达到12期甚至24期。而学员对授课质量不认可,个人计划有变等原因,都可能导致退课纠纷,进而影响用户还款意愿。
在聚投诉等投诉网站,笔者在检索相关关键词时,发现涉及京东金融、有钱花、招联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都存在退款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对预付费消费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但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乱象问题,监管部门一直是有所关注。
早在1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而在次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进行进一步规范。意见强调,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意见还要求进行排查并限期整改,发现问题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需于2020年6月前完成整改。
上述多重意见将对教育机构预付费市场形成一定规范。同时,针对预付费问题,行业参与者也在发力。
行业领航者鸿学金联科技集团CEO蔡世友表示,行业头部服务机构应当推出按服务进度给培训机构打款的分期产品,通过其产品,可及时获知用户消课和结业进度,也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机构风险可控,从而充分保障教育消费者权益。
此外,教育部办公厅还在印发的《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中称,将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对现有教育移动应用的备案和排查工作。2020年月12日起,未完成备案的教育移动应用备案将被撤销,并予以通报。
教育培训市场这一蓝海也将迎来大规模规范整改,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可能有些会黯然退场,相对的也会有优秀者脱颖而出。这也是诚学信付产品广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诚学信付是采用一种学费账单分期模式,教育消费者不用将学费先一次性付给培训机构再参加学习,而是可以先参加学习再支付学费或在参加学习的同时将学费在既定周期内分多笔付清。这样在保障了教育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使支付流程更为安全、风险更低。蔡世友继续补充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对教育的投资意愿与日俱增,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潜力依旧很大。只是乱象过后,金融机构对教育支付业务的参与或将更加谨慎,也期待这个行业能够早日迎来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