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调查,1985年~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超重、肥胖少儿数量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也曾在采访时表示,调查显示,中国3~6岁学龄前的幼儿肥胖和超重率也日益增加,肥胖和超重儿童的绝对数量居全球第一,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少儿肥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和幼儿园能提供的幼儿运动空间及条件不足,愈发意识到孩子需要加强运动的家长,又纷纷把少儿体育培训机构作为孩子参与运动的主要平台,令少儿体育培训被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但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孩子正是因为培训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变得厌恶乃拒绝体育运动,或是未能对体育形成正确认知,少儿体育培训的效果打了折扣。像王女士那样,希望通过某种途径了解到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的真实水平的家长很多,这些家长对目前的少儿体育培训市场都有较深的疑虑。
相比起美国、德国、日本等体育发达国家,已经深入人心的体育生活方式和高度普及的少儿体育运动开展状况,中国的大众体育和少儿体育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可否认,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体育培训和体育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发掘孩子的动商有关——是否让体育运动真正打动孩子的心?是否让孩子知道人必须要运动就像必须吃饭睡觉一样?是否帮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这些可能比只是教给孩子运动技能更重要。
格姆思依托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与行为科学实验中心、南京大学格姆思动商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包括,关注儿童运动发展模式、儿童行为特征、生命科学、环境与成长等多项国家项目课题,帮助孩子进行科学而权威的动商测量与评价,针对孩子身心健康特点、运动认知、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运动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将动商理论与体育游戏充分结合,联合国内外专家教授研发了具备本土化且与孩子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动商课程体系,对孩子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调整。让孩子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时代社会小公民。
南京大学格姆思动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靳铁军表示孩子在参加少儿体育培训的过程中,在身体素质和运动专项素质上得到的提升只是少儿体育培训应该产生的效果之一,而少儿体育培训给孩子带来的运动认知、运动思维、运动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其实更为重要,但这些效果只能凭家长的感觉去主观评价,很难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动商测评体系正是为了给孩子在身体素质、运动素质等已经成熟的测评体系之外,从运动认知、运动思维、运动习惯等方面给孩子作出测评,向家长、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给出指导意见。
南京体育学院原副院长王正伦表示,运动要“立心”,只有为运动注入了价值、原理、感情和信任,个体参与运动才会被赋予能量。通过动商测评体系,每个人的运动“赋能”将能够量化体现,从而发现运动培训过程中的收效、问题和不足。
格姆思国际儿童动商馆—动商测评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进行了3年,目前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0~6岁)。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体育运动的专项训练要求和效果都还在较低水平,孩子参与运动更重要的意义应体现在“心”上。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表示,我国少儿普遍智商很高、情商不低,缺的正是动商。
格姆思作为剑桥大学人工智能动商测评研发应用合作基地,南京大学格姆思动商发展研究中心的儿童动商培训中心有望给家长和少儿体育培训机构一个较为全面的少儿体育培训效果的量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