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刘春华)5月29日,省检察院向媒体通报201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并发布了全省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事)例。十大典型案(事)例涉及对未成年人的平等保护、防止性侵保护成长、共建“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等。
一
共建“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信息共享难、衔接难、保护难的现状,雅安市雨城区检察院主动作为,牵头相关部门共建“未成年人110指挥中心”。由检察院依托派驻检察官、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两法衔接”平台等5种途径,全面收集监护侵害、监护缺失、食药品安全、违规允许进入不适宜场所等14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信息线索。经指挥中心核实后,通知相关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议拟定工作方案,并将具体处置事项交由担负职责的行政机关办理,由检察机关对处置过程和保护效果进行监督。该指挥中心运行以来,共收集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线索95条,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9件。
二
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监管机制
呵护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2018年,广元市利州区检察院在办理某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性侵儿童案时发现,本地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无证经营、设施简陋安全隐患突出、培训人员无教师资格等严重问题,同时行政职能部门监管缺位。于是向当地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落实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职责、建立校外培训辅导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和培训机构评价退出机制。此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对254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要求6家有证照机构暂停办学、限期整改,责令关停79家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机构,并向检察院书面回复整改情况。在利州区区检察院的监督下,目前利州区已经形成了对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的长效监督管理格局。
三
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对外来涉罪未成年人平等保护
成都市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外来涉罪未成年人占比较高,法定代理人到场难、社会调查难以及观护帮教工作量大的问题十分突出。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成都市检察机关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研发“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信息化平台(APP)”,全方位构建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实现对外来涉罪未成年人的平等保护。建立专职的合适成年人队伍,对外来涉罪未成年人进行沟通、抚慰、教育。异地社会调查与本地调查并行,对外来涉罪未成年人权利保护平等,帮教措施平等。搭建检校、检企帮教基地,提升有效帮教、促进社会回归。建立强制亲职教育机制,重塑健康家庭环境。该项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都市检察院被最高检、团中央确定为首批委托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