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聲音,一聽到便可叩擊心靈﹔有一段旋律,一響起便已熱淚盈眶﹔有一股力量,無影無形卻能激發使命擔當,澧溪學子有夢想,更有鏗鏘家國情……”
在迎來新中國70華誕的日子裡,上海市澧溪中學黨支部開展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澧溪中學微電影《油畫裡的故事》首映式。該部微電影從選材、編劇、選角、表演的全過程都是在學校黨組織的帶領下,由教師和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拍攝雖很艱辛,但演員們從不言棄。
澧溪學子鏗鏘家國夢想
2019年暑假,澧溪中學黨支部組織一群中學生前往周浦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參觀,被中心內6幅油畫吸引住了。這些油畫創作於2017年,系浦東新區政協委員、周浦美術館副館長趙鎖平,特別為周浦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創作,展現了從五四運動到抗美援朝6個不同歷史時期與周浦相關的革命歷史故事。參觀結束后,結合浦東周浦地區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澧溪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朱國花認為這是一次在學校師生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次很好的實踐教育題材,立即組織班子成員和相關老師及學生代表商討具體學習教育方案,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由學校師生自編自導自演把這些故事搬上熒幕,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光影夢想成為現實
這一光影夢想很快就成為了現實。暑假裡,澧溪中學黨支部組織一批中學生多次前往周浦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等處採訪,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劇本雛形。開學后,學校從上海戲劇學院請來了專業老師,挑選了12名在校學生組成劇組,並進行了短期培訓。他們利用一個雙休日完成了拍攝,一部紅色微電影就這樣誕生了。“這些學生在表演方面完全是零基礎,但他們的表現給了我們所有人滿滿的驚喜。”澧溪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朱國花感言,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紅色主題微電影,在此過程中產生共鳴,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鮮活的。
在首映式現場,微電影《油畫裡的故事》時長14分50秒,以時間為序,通過時空穿越的方式逐一再現了6幅油畫所描述的紅色故事。其中第二幅油畫講述的是1927年下半年,原籍周浦地區的中共黨員汪裕先等先后回周浦地區發展黨員、開展地下斗爭的歷史。劇中,汪裕先表示自己公開的身份是周浦中華火柴廠工會書記,晚上還要辦工人夜校,並從身旁推出一塊黑板,在上面一筆一劃地寫下了5個大字:“中國共產黨”。回憶起當時的拍攝經歷,扮演汪裕先的預備年級學生龔梓峣感言,以前覺得這些革命先烈和歷史人物離自己很遙遠,“而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就是劇中人,寫下這5個字的時候感覺特別自豪。”
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能讓學生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能讓孩子們以昂揚的斗志迎接明天的機遇挑戰。”參加紅色微電影拍攝的師生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愛國主義情懷,紛紛寫下自己的感言。
樊珍妮:“微電影拍攝將原本素不相識的我們聚在了一起,雖然隻有短短的幾天的時間,但我相信,未來回憶起這段歷史,一定會回味無窮。很感謝老師給我們這次拍攝機會,感謝你們辛勤的付出讓我們的人生道路增添了一筆色彩!”
龔梓峣:“拍攝過程中,學長學姐們給了我一些幫助,告訴我沒關系的,再拍一次就好了,於是我們就開始慢慢交流,了解互相的愛好,我逐漸就融入了這個大集體。”
倪藝菲:“九月,我有幸參與了學校首次微電影宣傳片的拍攝,我從未如此鮮明地體會到革命精神的力量。今后將倍加努力地學習,在未來,對社會,對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
錢陳斐旸:“這次拍攝,讓我們意識到了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感謝那些70多年前為新中國成立而奮斗的革命先烈們。我們要以實際行到報答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要學會感恩,去善待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
顧嵐老師:“這樣的影視活動是孩子們成長經歷中一份獨特的、寶貴的財富,在剛才的訪談中,我們發現了孩子們已經深刻地感悟到了’唯有自強不息,才會有日后的無限可能。’ ”
微電影所關注的6幅油畫,此前已和趙鎖平創作的其他29幅革命歷史油畫作品一起前往陝西、北京等地巡展,10月中旬將在金橋碧雲美術館展出。屆時,這部微電影將配合展覽,在6幅油畫作品旁進行動態呈現。
(責編:嚴遠、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