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跟着产业走 农民跟着党员走
——静宁县创新农村经济架构组合的新实践
万奎麟
静宁,全省苹果产业大县;静宁,全国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产业为纽带,以党建为支撑,让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经济组织架构重新组合,形成了党支部跟着产业走、农民跟着党员走的新型农村经济架构组合,在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大文章上,写出了静宁实践的新意。
在突破贫困中 打破行政村区划发展
静宁一河夹两山。在葫芦河的南部山区,苹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山区农民靠发果财,盖起了小康屋,开上了小汽车,小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北部山区高寒、干旱,不宜种果。靠种玉米、养牛,单家独户发展,一村一品闯市场,依然不能彻底改变贫困面貌。
南部山区农民的小康日子让北部农民眼红,也让北部乡村干部肩头的压力与日俱增。如何突破贫困的话题,一直是北部山区乡村干部面对的难题。县委把抓党建促发展,作为北部山区精准脱贫的主题。在全县干部队伍中精挑细选出一批有胆识、有眼光、敢作为的年轻干部,挑起了乡镇党委班子重担。
原安镇是北部山区最贫困的乡镇,产业发展一直是在零打碎敲中前行,形不成规模,迈不开步子。在主题教育工作中,县委提出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链、把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把产业品牌树在产业链上的产业发展“四链”模式,一下子打开了镇村干部突破贫困防线的思路。他们跳出原来以村社发展产业的模式,以“支部跟着产业走,农民跟着党员走”的新型村级组织架构,在全镇以14个村集体为股东,注册成立了静宁县原安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镇产业公司党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公司党委书记,以产业为联结,打破行政村区划,整合组建平凉红牛养殖、食用菌产业及土蜂产业党支部,全镇共下“一盘棋”。
党委书记万德强拿出一张全镇产业体系建设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有传统形式的村社组织全部随着农村产业合作社走。万德强介绍说,过去一户养牛的农民,除了养牛,还要种植玉米、青贮饲料。牛出栏时,还要自己找市场。现在养牛户只需要专心致志育肥牛,玉米种植、收割、饲料青贮打包,肉牛出栏走市场,都有专业合作社负责。养牛户需要的饲料、补贴款发放,只需一个电话,服务公司便会及时送到户。党支部在合作社负责项目资金监管和为民服务,确保国家投入的资金增值保值。同时,对公司经营和市场活动,党支部不参与、不干扰,真正做到了有位、有为、不越位。公司获取的利润,党支部按股份分红,收入归集体经济积累后,作为村级公益事业经费。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威信在农民中树立起来了。
如今,原安镇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运行机制,吸纳421户贫困户参社入股,因地制宜、专业化发展早酥梨、静原鸡、德州黑驴、小杂粮等增收产业和饲草种植、农机服务等配套服务产业。原安镇的特色农产品销售依托参股的静宁县成投农产品销售公司,线上线下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2019年,全镇落实贫困户配股分红65.7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2万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哈拉村贫困户尹亚军说,新架构的农村合作社组织,不仅把他们农民从小而杂的农业生产中划分出来了,而且让他们更加有信心依靠一技之长致富了。
镇产业公司党委副书记杨云杰信心满满地说,北部山区突破贫困走出的这条好路子,在于探索、实践、别具一格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根深深扎在了农民心中。
大雪节气,破晓之时,北部山区温度已低至零下10摄氏度。灵芝乡尹岔村党支部书记王旺喜,在自己领办的万喜合作社托管果园里,忙得不可开交。同在果园忙碌的贫困户王凡永说:“以前农闲时,不是蹲在墙角晒太阳,就是在牌桌子上胡耍呢。现在,忙着在合作社务短工。今年,领到手的工钱就有8000多元。”
灵芝是北部山区最贫困的乡。穷怕了、苦怕了的农民,自从跟上有党支部做主心骨的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后,信心满满,劲头十足。针对一些农户外出打工,果园闲置的实际情况,王旺喜挑头办起了果园托管合作社,与村里110户农户签订了1010亩果园托管合同,给村里贫困户提供短期就业岗位100多个,不仅让荒芜的果园重新绿了、红了,而且为贫困户提供年劳务收入27万元,户均年增收2600元以上。王旺喜说:“咱是党员,不能只管自己致富,还要在奔小康的路上,拉着贫困户一起走。这是咱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王凡永接上话茬说:“王支书的话像冬月里的一盆火,暖得咱农民心里热乎乎的。”
灵芝乡在合作社的建办运营过程中,对标脱贫目标任务,聚焦扶贫产业发展,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群众优势、党员示范带动优势与合作社龙头企业信息、技术、资金、市场优势有效结合起来,走出了党建引领合作社“互融互促”的发展路子。
“路子走对了,但要走稳走好,发挥好专业合作社作用,还需党委政府不断强化规范运营管理,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灵芝乡党委书记李好信比喻说。“村办合作社好比皮筏子,经不住市场浪潮的拍打。有了乡产业公司这条大船和党组织领航掌舵,就可以抗大风大浪,凝结成强大的战斗力了。”
目前,灵芝乡以党总支为牵引的产业公司与17家经营实体合作,为贫困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0余个,创劳务收入127万元,全乡11村集体实现年终分红17万元,963户贫困户获得分红37万余元,党建助力产业脱贫取得了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