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角度?简言之,就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或出发点,彰显新闻事实的切入点,表现新闻主题的突破口。
同一个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角度不同,所表现的效果和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角度,才能够准确鲜明地表现事实的有新闻价值的部分。除此之外,选好新闻角度,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实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
1
以小见大的角度
一个重大的宣传主题,或者很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记者直接报道可能不容易把握其内涵。如果选择一些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通过细小的、却又典型的事实反映重大事件或问题,这样的新闻报道就显得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
下面我们准备了两份案例及解析:
案例一:成都日报
《蓉漂人才荟:参会单位超500家 岗位需求人数超2万人》
分析:这篇报道从“成都人才云服务区”的设置、“特设招聘专区”、“成都人才网”的预约参会三个细小又具体的切口出发,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反映了蓉漂人才荟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所展现的便民本色和大数据时代下招聘会的新变化。
案例二:红星新闻
《500+招聘单位,2万+岗位需求,平均月薪6773元……“蓉漂人才荟”今日启动》
分析:这篇报道从达州人陈超和成都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薛驰的个体视角,介绍了蓉漂人才荟中“预约进场制度”等程序设置,表现了今年招聘会在疫情时期的新调整与新变化。
以小见大角度是我们平时用得最为广泛的。一些反映重大主题的报道常常都是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既生动有趣,又很有说服力。
它把重大的新闻主题通过受众、读者可以感知、乐于阅读的方式表达出来,起到了以小见大,通过树木见到森林的效果。
2
对比角度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个人的鉴别能力再差,如果把两件有可比性的东西放在一起,也能容易地分出孰优孰劣来。
某个新闻事实的价值不太明显,但把它与相关或相似的事实对比一下,差别就出来了。这个差别点也往往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点。
案例三:视听海南
【原创动画丨海南省12315疫情防控期间,都接到了哪些投诉?】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疫情期间共接收到公众诉求18987件。其中,涉及疫情防控诉求7796件,已办结7619件,办结率为97.7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5.3万元。
通过比较事物自身在时间跨度上的变化,揭示出新闻价值所在。这种角度的要点是运用过去的“不足”衬托出现在的“进步”,即以过去年的背景为衬托,重点报道现在的变化。通过对比,受众更能感知今昔的反差,事件的新闻价值也就能更突出地得以表现。
3
挖掘亮点,找寻不一样的风景
新闻事实有了,怎样从纷繁杂乱的素材中把有亮点、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挖掘出来,却是需要一双慧眼的。这就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能够从众多素材中找寻不一样的“风景”。同样内容的工作,只要找准新闻点,选好报道角度,同样能写出好文章。
案例四:澎湃新闻
观察|5G矿工上线,山西能否“煤”开二度?
此篇报道敏锐地嗅到了新闻点,“5G技术”和“山西煤矿事业发展”,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相碰,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将两个相差甚远的对立元素突出呈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抓住新闻的主干内容和主旨思想。
新闻稿的角度选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既需要新闻记者具有发散的思维,能够在千篇一律的例子里发现新视角,又需要新闻记者能够摸清重点和主干,具有报道的“全局观”。选一个好的报道角度,还是要靠平时的积累,通过平时的思考,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找到好的新闻角度,也才能够让整个新闻的创新点突出,让整个新闻变得有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