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培训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防教育培训综合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然灾害进入多发期,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给人们心灵带来了难以忘记的阴影。进入新时代,从党、国家政府越来越意识到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各级政府专门下拔经费,要求学校、社会普遍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培训。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安全培训大多是讲课式的培训,形式单一,效果差;其次,多年的陈旧观念导致社会上对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不重视;三是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培训的器材极其缺乏,且培训器材大多单一,功能少,效果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民防灾减灾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防灾减灾安全综合训练器材。而本新型实用器材,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把12多种功能的安全培训整合为一体,大量节省了资源,节省了空间、节省了使用单位的成本,既保证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又便于在全国各培训营地和基地推——对推动国内防灾减灾教育向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安防教育培训综合训练器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定点训练墙、第一安全护栏、第一龙门架、第一绳索、第二安全护栏、第二龙门架、第二绳索、模拟楼楼房窗户、第一门、第三安全护栏、攀岩墙、第四安全护栏、软绳速降龙门架、管道速降龙门架、第二门、螺旋梯上下通道、深井救援和夹缝救援;四面墙首尾相接呈正方体形状,正面墙为定点训练墙,定点训练墙上方固定有第一龙门架,第一龙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全护栏,第一龙门架上通过定滑轮连接有第一绳索;右侧面墙上设置有模拟楼楼房窗户,墙上端第二龙门架,第二龙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全护栏,第二龙门架上通过定滑轮连接有第二绳索,该墙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门;左侧面墙为攀岩墙,攀岩墙上端固定有第三安全护栏;背面墙上端固定有软绳速降龙门架和管道速降龙门架,软绳速降龙门架和管道速降龙门架的外侧分别固定有第四安全护栏,攀岩墙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门;所述的左侧面墙与背面墙内侧设置有螺旋梯上下通道,螺旋梯上下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深井救援,深井救援的一侧设置有夹缝救援。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龙门架通过滑索绳与第三龙门架连接,第三龙门架上连接有拉绳。
进一步地,所述的右侧面墙与背面墙内侧设置有防空警报声音播放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点训练墙与左侧面墙的内侧设有灯光、消防烟雾训练装发烟置及火警报警鸣响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防教育培训综合训练器材,通过设计一种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培训综合训练器材,把目前单个使用和设置的一些培训项目,通过整合形成为一体,弥补了国内防灾减灾综合训练器材的空白,既节省了大量资源,又节省了安装和培训活动占用空间,同时也节省了使用单位大量采购安装资金。实现了在同一器材上即可完成高楼速降逃生、高楼速降救援、伤员吊升救援、高层建筑攀爬逃生及救援、高层建筑软绳上爬救援和下滑逃生、高层建筑管道攀登救援及下滑逃生、防空警报人防、烟雾道逃生、竖井救援、墙体间夹缝救援、攀岩、高层建筑横空下滑摆渡逃生等12个项目训练,几乎包括了目前社会上主要的防灾减灾安全培训内容项目,发挥其最大效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a剖的结构图;
图3是图1中b-b剖的结构图;
图4中图1中c-c剖的结构图;
图5中图1中d-d剖的结构图;
图6是图3中e-e剖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高层建筑横空下滑摆渡逃生训练的结构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定点训练墙1、第一安全护栏2、第一龙门架3、第一绳索4、第二安全护栏5、第二龙门架6、第二绳索7、模拟楼楼房窗户8、第一门9、第三安全护栏10、攀岩墙11、第四安全护栏12、软绳速降龙门架13、管道速降龙门架14、第二门15、螺旋梯上下通道16、深井救援17、夹缝救援18、第三龙门架19、滑索绳20、拉绳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定点训练墙1、第一安全护栏2、第一龙门架3、第一绳索4、第二安全护栏5、第二龙门架6、第二绳索7、模拟楼楼房窗户8、第一门9、第三安全护栏10、攀岩墙11、第四安全护栏12、软绳速降龙门架13、管道速降龙门架14、第二门15、螺旋梯上下通道16、深井救援17和夹缝救援18;四面墙首尾相接呈正方体形状,正面墙为定点训练墙1,定点训练墙1上方固定有第一龙门架3,第一龙门架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全护栏2,第一龙门架3上通过定滑轮连接有第一绳索4;右侧面墙上设置有模拟楼楼房窗户8,墙上端第二龙门架6,第二龙门架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全护栏5,第二龙门架6上通过定滑轮连接有第二绳索7,该墙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门9;左侧面墙为攀岩墙11,攀岩墙11上端固定有第三安全护栏10;背面墙上端固定有软绳速降龙门架13和管道速降龙门架14,软绳速降龙门架13和管道速降龙门架14的外侧分别固定有第四安全护栏12,攀岩墙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门15。
参看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第一龙门架3通过滑索绳20与第三龙门架19连接,第三龙门架19上连接有拉绳21,在器材前方上部速降架横梁,分别设置2组坚固挂钩环,用户外专用钢锁及直径12mm的户外专用动力绳连接,绳子另一端与距器材正面直线30000mm处一高2500mm*宽5000mm龙门架上方横梁固定环连接,龙门架用国标140mm钢管焊接而成,预埋件表面固定环连接,形成一大直角三角形,用于高层建筑横空下滑摆渡逃生训练。
正面墙上方1500mm为安全护栏,30mm钢管焊接而成;其中设两组2000mm高1200mm宽的龙门速降支撑架,龙门架用国标140钢管焊接而成,下方8500mm*6000mm结构面用2.5厚国标花纹板焊接成一整体平面,面积为8500mm*6000mm,整体平面上设置六个呈双排弓形描绘的8个圆圈,直径500mm,用于高层建筑上方定点速降救援训练;同时在上方设置户外用定滑轮,连接户外直径12mm动力绳,与下方固定伤员的安全带上的动滑轮连接,即可应用于高层建筑落地伤员的吊升救援训练。
#p#分页标题#e#右侧面墙上方1500mm为安全护栏架,30mm钢管焊接而成;其中设两组1200*2000mm的龙门架,龙门架用国标140mm钢管焊接而成,下方8500*6000mm结构面用2.5mm厚国标花纹板焊接成一整体平面,面积为6000*8500mm,整体平面上设置六个呈左右双排列的模拟楼房窗户,用于高层建筑从上方速降窗户进入房屋救援训练。
左侧面墙上方1500mm为安全护栏架,30mm钢管焊接而成;下方8500mm*6000mm结构面用2.5mm厚国标花纹板焊接成一整体平面,面积为6000mm*8500mm,整体平面上按每平米3个,设置若干不规则岩点排列,用于攀爬救援的训练和一般成人、儿童速度攀岩的训练。
背面墙上方1500mm为安全护栏架,30mm钢管焊接而成;其中设两组1200mm*2000mm的龙门架,龙门架用国标140mm钢管焊接而成,下方为8500mm*6000mm为钢结构空间;在其上方左侧龙门架横梁中央位置,悬垂一条直径30mm的绳子至地面500mm处,用于高层建筑应急软绳下滑逃生训练;在其上方右侧龙门架横梁中央位置,用钢锁连接悬垂一根条直径90mm钢管,至地面约500mm处,用于高层建筑借助管道下滑逃生训练。
所述的左侧面墙与背面墙内侧设置有螺旋梯上下通道16,螺旋梯上下通道16的一侧设置有深井救援17,深井救援17的一侧设置有夹缝救援18,在器材的四面围成的周长为6000*6000mm的空间内,在左后侧位置设置一螺旋梯,梯柱220mm国标钢管,30钢管扶手扶栏,从地面通往器材顶部上方一直径为2000mm的通道口,通道口周边设30mm钢管高1200mm围栏,向器材前侧方向设置一800mm宽开口,供工作人员和训练人员上下。在器材的四面围成的周长为6000mm*6000mm的空间内螺旋梯右侧1000mm处,设置一高8500mm,直径1100mm的竖井,竖井由30mm钢管焊接而成。竖井下方落地,落地处设置一宽600mm*高1500mm小门。竖井上方与平台连接处,设置安全下沉式井盖,井盖与器材上平面成同一水平,井体周围用蜂窝状铁皮焊接包裹,用于竖井救援训练。在器材的四面围成的周长为6000*6000的空间内竖井边缘向前延伸1000mm处,设置一高8500mm长2000mm、宽600mm的长方形竖井,竖井由30mm钢管焊接而成。长方形竖井下方落地,落地处设置一宽600mm*高1500mm小门。长方形竖井上方设置安全下沉式井盖,井盖与器材上平面水平,方形井体周围用蜂窝状铁皮焊接包裹,用于高层建筑楼板间、墙体夹缝间救援训练。
所述的右侧面墙与背面墙内侧设置有防空警报声音播放装置,在器材的四面围成的周长为6000mm*6000mm的空间地面,靠右后侧3000mm*3000mm的面积上,设置一个高1500mm宽1800mm*3000mm的矮屋空间,矮屋用方距管作支架,铁皮焊接成屋墙,屋墙靠后侧中间设一高1500mm宽1000mm小门,矮屋左侧墙与地面800mm高度处设2个600mm*600mm小窗,窗口中间用钢筋焊接网格填充,小屋内设一防空警报声音播放装置,用于防空警报鸣响时防空逃生训练。
所述的定点训练墙1与左侧面墙的内侧设有灯光、消防烟雾训练装发烟置及火警报警鸣响装置,在器材的四面围成的周长为6000mm*6000mm的空间内靠前3000mm处,直至延伸到器材左、右内侧边缘,在计3000mm*6000mm面积上靠左侧设一高2200mm*宽3000mm*长2000mm的小屋,小屋用方距管作支架,铁皮焊接成屋墙,靠后侧面临螺旋梯与竖井间的空间,设一高2000mm*宽1000mm的小门,能够向外拉开关闭,小屋内右侧靠右前部位,设一高2200mm*宽1500mm通道口,通道呈弓形向右边延伸,在右侧面下方设一高2200mm*宽1000mm通道出口,并设置一向外开拉钢结构门,但门关上时,门表面与高层建筑从上方速降窗户进入房屋救援训练面壁成一平面。通道内设灯光、消防烟雾训练装发烟置及火警报警鸣响装置,用于失火烟雾逃生训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