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7月26日電(陳丹 崔楠)26日晚7點,新華網客戶端《高考“心”主張係列之2020年高考志願填報指導》第二期直播課準時開講。直播現場邀請到了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張本鈺,他從職業規劃的角度為廣大考生帶來了志願填報的實用技巧。
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現在坐在我身邊的是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張本鈺副教授,他將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跟我們談一談高考志願應該如何填報。
張本鈺:高考志願填報的目的是為了上一所好的大學,有一份好的工作。那麼就這個前提,我們建議考生填報志願能夠“以始為終”。什麼叫“以始為終”?就是我們要根據考生未來求職和發展的方向去規劃當下填報的院校和專業,用職業來反推現在適合的專業,再根據分數匹配到適合的大學。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和考生其實經常忽略志願填報是一個專業的係統的工程,盲目去追求所謂的熱門專業,或者是選擇並不適合考生的院校或者高分專業。所以,在大學裏面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考生最終讀了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專業,荒廢了寶貴的時光。因此,我們建議填報志願之前,考生能夠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天賦、價值追求,還有家庭的資源和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進行初步的職業定向,並以此為依據進行專業和院校的定位,然後填報志願。
主持人:在您看來,志願填報的過程中,應該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張本鈺:高考填報志願側重院校還是側重專業,這一直是志願填報中的兩難抉擇,影響著考生未來的職業選擇與發展。可以説,考生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是他職業生涯的開始,所以我覺得應該要慎重一些。
我覺得以下幾種情況適合專業優先。第一,如果考生的專業目標很明確,所選的專業壁壘比較高,有特定的行業偏好,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專業優先。比如説臨床醫學、建築學等。第二,在院校層次差距比較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從考生的興趣和未來職業的角度出發,這也適合專業優先。當然,當專業被擺在首位的時候,志願填報還需要結合考生自身的性格、興趣、天賦、職業方向、職業資源等要素。
那麼,哪些情況更適合院校優先呢?有幾種情況可以考慮。一是所選的專業壁壘並不是特別高,轉行也比較容易,像文科類的,比如文史哲、教育、管理、經濟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外延是比較寬的,所以這一類的可以考慮院校優先。第二,考生對專業的要求不高,讀哪個專業都能接納。第三,考生更看重學校文化底蘊、資源等。我們知道,好的學校一定是有更多資源,包括實驗設備、獎學金等,這些資源可能是有些學生更看重的。第四個就是未來的就業路徑,一些公司可能對院校的要求比對專業的要求更高。所以在這幾種情況下,選擇院校優先是比較合適的。
主持人: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是不是還要考慮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
張本鈺:其實,專業選擇和未來從事的職業是息息相關的。對于當前社會上所謂的冷熱門專業,我們建議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要辨證看待。
如何辨證看待呢?首先,專業的冷熱背後意味著職業的社會現狀和前景趨勢。每一個熱門專業有它受歡迎的理由,比如它更符合當下的政策導向,或者行業發展對它需求比較大,容易帶來更多職業發展機遇,獲得更多的物質報酬和社會資源。
但選擇冷熱門專業,還需要理性的思考。熱門專業不代表著未來一定就有優勢,專業的冷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現在熱門的專業,在考生大學四年畢業後,可能退熱了,甚至可能消失。同時,熱門代表著選擇的人更多,專業的競爭比較激烈,想要取得優勢,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需要更高的水平。
最後就是職業的外在價值。如果考生的興趣不在這個專業時,即便有一個很光鮮亮麗的職業,也無法專注其中,很有可能導致未來轉行。所以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不要“一刀切”,唯“熱門論”,需要綜合分析考生的性格興趣、學科偏好、未來職業方向、行業發展等情況。
主持人:志願報考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家長和孩子意願不同的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是聽家長的還是聽孩子的?
張本鈺:這是我們在填報志願時最容易發生的一種衝突。由于成長的時代背景不同,家長往往會求穩定而偏好去找一些比較好就業的專業,而學生可能更多是看自己的喜好,選擇覺得有價值、有意義的。
所以,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家長要跟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要了解孩子,要了解什麼樣的專業是適合孩子的,孩子有什麼樣的興趣、能力、職業潛能等;孩子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家長,那麼家長在跟你溝通的過程中,他就會比較理性地分析,畢竟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現在離高考填報志願就剩幾天時間了,如果要讓考生做一個係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比較難的事情。但是,考生可以通過網絡找一些職業生涯規劃的測評工具,或者找這個方面的機構或老師咨詢,這樣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更有的放矢,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在哪方面是有潛能的等,對填報志願能起到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