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声界的师父,真不是郭德纲那样的
小编
05-17
0

自己算是个相声票友,周围的朋友很多也都是曲艺票友,故而这几日手机快被这么两条针尖对麦芒的微博给刷屏了:

一个是“大班主”编修《德云家谱》完了念叨——“另有曾用云字艺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恶言构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为警效尤,夺回艺名逐出师门”;一个是“大金子”(曹云金)这两日的“大起底”——“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了”。

虽然平日里,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说相声的没好人!”可是内心里对于这些相声演员却还是喜爱的,毕竟“人性儿”不能当饭吃,谁还没个马高镫短的?

只要台上活好(说相声的管演出的作品叫“活”),台下的事……又谁真的说得清呢?毕竟我们都不是当事人。

传统相声界的师父,真不是郭德纲那样的

截图:郭德纲与曹云金分别在微博发声。

截图:郭德纲与曹云金分别在微博发声。

但是,在我看来,相声起于街头撂地画锅(在平地里演出曰“撂地”,围上一个圈叫“画锅”),或是靠着白沙撒字“圆粘子”(即,聚拢观众),或是两三个人来一个“有头无尾”的节目拢人的眼光。(相声里有一些专门用来开场的热闹节目,都是“有头无尾”,吸引到了足够的观众,便会戛然而止。最著名的就比方说《卖马》。)这之后再“把点开活”(根据观众当天的反应演出节目),方能“置下杵门子”(即从观众手中要到钱财)。

在这个意义上,相声就是个街头“玩意儿”,不是厅堂艺术。这就要求相声演员要接地气,要了解市中小民的生活。即便相声演员有钱了,也得把姿态放得低调一些,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相声演员台上台下,手上不戴镏子或者扳指,脖子上不怎么挂链子,衣服也多朴素,行事也尽量低调。

我如今也颇为怀念刚刚去世的黄铁良先生的做派,老头儿演出完了骑个自行车就从后台跑了。

相声名家黄铁良

相声名家黄铁良

然而这件事,借着如今发达的网路,却弄得哪个不知,无人不晓,真是让人心生几分感叹。也有个把朋友问我什么感想?倒是可以就此说两句,不敢妄称高论,但为博君一笑。

一、解放前江湖中的“相声”演出

在旧社会中,“说相声的”绝对算不得是一个单独的行业,而应当算在“跑江湖”的(这里面的人基本都没有自己的“座儿”,即固定的实体商铺)。这些江湖中人中分为“八门”,曰“金皮彩挂,平团调柳”。这八个字分别指的是八个行当:算卦相面的、卖野药的、变戏法的、打把式的、说书的、说相声的、投机倒把的以及唱戏的。

这些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从头到尾全凭着这些江湖人的一张嘴,故而也有人说这是吃“张口饭的”。因此,过去说相声的艺人,也多少会一些别的门的生计,而跟“说相声的”走的最近的一般是“西河大鼓门”或者“评书门”,不过彼此的师承还是独立的,分枝各论。(有时候这也会制造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一个门派中的晚辈,可能是另外一个门派的长辈——当初与大班主合作的张文顺老先生,在相声门辈分高于大班主,在西河门却低于大班主。)

民国以前,“跑江湖的”行业内部主要靠“长春会”来维持,用现代的话来讲,这是某种行业团体的自发性组织自治。这里面一般公推当地的“跑江湖”中有威望的长者来担任会长一职,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几位。

如果行业内遇到了什么事故或者纠纷,一般要交由会长来裁定。一般来说,这种矛盾也就发生在演出场地的分配上。

民国之后,由于大量的西方文化和资本势力的引入,作为传统代表的当乡本土的“长春会”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在资本集中程度最高的城市中,一些新式的老板已经不太在意传统的行规,一般都绕过了“长春会”去和演员联系,这就瓦解了“长春会”过去应有的组织演出的功能。

很多茶社和剧场的新式老板实际上掌握了演出市场的发言权,他们可以直接安排演出的地点和时间,而不像以前需要知会那些“老会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民国前,抑或是民国后,安排演出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都不是“师父”应该管的事——要么是“会长”或者“老板”出面,要么是自己去寻个地方画锅去,师父只是负责授业的。

另外,如果具体到“相声门”中,我们会发现,相声这个行当在演出市场当中的地位更是非常的低,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本。普通演员除了在天桥撂地卖艺,一般也就是去茶馆演个“花场”(各种曲艺杂烩的演出),而且在一场演出中也占据不到什么好的位置,最多是“压轴”(又称“倒二”,是所有节目中倒数第二个节目,而非平常大家所误解的最后一个节目)。能“大轴”的(最后一个节目),最初唯“万人迷”李德钖一人而已,后又有侯宝林先生。不过人数寥寥,不足以争。

侯宝林先生经典摸鼻子动作

侯宝林先生经典摸鼻子动作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说相声的”这种表演形式相比其他的演出很难有竞争力。它不如京剧表演需要一整个团体来服务,即便是一场最简单的折子戏,至少演员也需要准备行头(演出服装),“文武场面”(即伴奏);它不如评书那样有节目的延续性。

当时一个先生说一部书,差不多要说满三个月;它在影响力上也不如大鼓,在天津,侯宝林先生就曾长期为鼓界名伶“小彩舞”骆玉笙先生和“鼓界大王”刘宝全先生压轴。

(关于解放前的相声和曲艺状况,可以参考下连阔成先生的《江湖丛谈》。天津台也曾经播放过田立禾先生主播的一个节目,叫《田立禾侃相声》。这里有几期节目是谈到了传统艺人的生平,尤其是侯宝林先生的生平。这对于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有一段传统相声叫《大审案》,或多或少也能反映当年如何“找堂会”——找一个“穴头”(组织者),让他聚齐一帮艺人,可是这里都没有反映师承对做艺的决定性影响,毕竟这是两回事。

#p#分页标题#e#

青年时期的侯宝林

青年时期的侯宝林

二、解放后和春晚的相声师徒关系

解放后,整个国家都处在一个全新的蜕变之中,相声也不例外。在这段时间中,传统的师徒制也产生了某种变化。在这段时间当中,有一位相声演员打破了传统中的师承方式,感受到这种变化的益处,这就是马季先生。

资料图: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左)、刘宝瑞(中)、马季在表演相声。 东方IC供图

资料图: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左)、刘宝瑞(中)、马季在表演相声。 东方IC供图

马季先生,原名马树槐,祖籍是天津宝坻人氏。幼年去上海打工,而后回到北京,在新华书店工作。1956年,全国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演在北京举行,马季先生也由此出道。

当时,中国说唱团的领导将马季先生委托给侯宝林、刘宝瑞等人为徒,这在之前的相声门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要知道,在旧社会,师父私底下“夹磨”(教学)徒弟,是绝对不许旁人“荣门子的”(偷学窍门)的,更不用提这几位顶尖的演员同时传授一个人。

故而,当时马季先生真的是得天独厚的一位,恐怕日后都再难寻——这就相当于国家下令集合了大班主、少马爷以及田立禾等老先生,就夹磨一个票友一样。其实当时的领导也好,当时相声门中人也好,头脑中已经不再有那种门派之别了。

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更类似我们现在学校中的“老师-学生”走读关系,而不是之前“封建师徒”关系。

除了师承关系的改变,相声演出安排方式也有所改变。街头的相声艺人越来越少,进入到“国家体制”之中的演员越来越多——相比起之前的见天吃饭的撂地演出,或者时常受到资方压迫的情形,能进入到文工团享受固定待遇,是非常值得羡慕的(大班主当初也曾想尽办法进入到体制当中啊,后来不也还是去了铁路文工团?)。

在此过程中,旧社会中的“穴头”基本就消失殆尽了,演出的安排更多地在“各级领导”手中。同时,这时期的相声表演开始有了更浓重的“舞台范儿”,穿中山装和西服的越来越多,穿大褂的越来越少——大班主当年抱怨某些演员穿着像政府官员,大概也就是由此开始的吧。

另外还有一个传播媒介的改变,也为相声演出带来了变化,这就是电视机。

之前,无论是哪种曲艺形式,人们都要去所谓的“小剧场”现场打票,或者去茶馆喝茶才有机会听到或者看到演出。

可是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逐步进入到了千家万户,人们的娱乐选择就逐步起了变化,坐在家里看电视节目就成了一个新的选择——其实在此之前,电台广播就已经走在了电视前面,在旧社会的时候,电台就邀请过很多曲艺艺人去现场演出自己的节目,或者录播他们的节目。

然而,电视机不仅仅一个简单的“能看的话匣子” (对无线电的旧称),与之伴生的一个大型综艺类节目可能一下子改变了整个演出市场,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还记得大班主的那一段《我要上春晚》吧?)

郭德纲和于谦

郭德纲和于谦

三、德云社的那点子事儿

我一度本以为民间的相声现场演出会绝迹,直到在网上看见了大班主的视频。那时候,甚至临睡前也要听上一段,不为催眠,就为了笑累了睡个好觉。而如今的德云社,简直是个“巨婴”(真心觉得这个词挺适合如今的德云社)。

论规模,德云社的整体成员人数恐怕是史无前例的;论产业,德云社除了相声以外,还有自己的剧场,还有德云华服,甚至大班主和马伊俐还一起卖过面膜;论影响力,大班主出面坐镇的电视综艺节目也都挺火爆,无论是花样男团、笑傲江湖,还是欢乐喜剧人。

郭德纲参加真人秀节目

郭德纲参加真人秀节目

说白了,“跑江湖的”不仅“安了座”,而且“火穴大转”(生意异常兴隆)。想当年,启明茶社虽然也火爆,但是却是真的家族,而且还有往来的名家无数,不独自己一门。而像德云社这种规模的相声团体,后无来者不知道,但真的是前无古人了。

在德云社十周年庆典上,很多老前辈都很激动,都没想到说相声也有这么一天。可是,我总觉得,如今这个德云社就不是那个味儿了,我脑海一想起德云社就想起了朱云峰和岳云鹏两张大脸……巨婴一般。

我还是挺怀念早先的那个德云社,朱云峰还是《武训徒》里的烧饼,岳云鹏还在扫地,闫云达那年来寻大班主,在台上与何云伟互称“大师哥”。我还是有些怀念在德云社自己的舞台上,还曾演出过一场“非常6+2”,曹云金蹦蹦跳跳地号称自己是“少班主”,迟早要继承大统。郭麒麟上台叫于谦老师爸爸,还说过年带着礼物看怹去。

我甚至更怀念,耳钉徐(徐德亮)还在台上的时候,大班主“夸”他就喜欢那些不可乐的段子;还有大班主捏着鼻子学“丐帮少帮主”李大眼(李菁);还有“文字辈的”,一辈子也没怎么混出头,老了老了倒找到自己舞台的四个老头:双肩抱拢张文顺、有点儿意思王文林、嗓音宏亮李文山、口齿伶俐邢文昭。那时候大班主有个节目,就是让四个老头倒着班的给自己捧哏。

#p#分页标题#e#

传统相声界的师父,真不是郭德纲那样的

这时候的德云社的阵容,颇有一种德云社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的感觉。(其实,北京有个另外一个一度火爆的相声团体,就是王自健领衔的“第二班”,当初小王爷自己解释这名字的意思,便是不敢与德云争第一。)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么强大的全明星阵容,却走到了如今师徒反目的这般田地了。

这阵容里第一个走的是徐德亮,那时候,大班主已经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四处的邀约应接不暇,天桥乐的剧场已经不常来了。徐德亮在这档期期间,还攒过几次底,而后就爆出了当时挺让人震惊的一个消息——在微博上宣布自己退出德云社。

徐德亮

徐德亮

那时候,我觉得,这事情也算是“白璧微瑕”吧,而且心里也希望徐德亮和王文林俩人自己“挑班”能火。

这阵容第二个走的,就是大师哥何云伟了。当初大班主和春妮一起办了一档节目,叫星夜故事秀。这节目开办的时候,真挺火爆的,连我妈都爱看。后来大班主将这个节目过给了“合理”二人(何云伟、李菁)。

这事情我琢磨着,应该是大班主在徐德亮的事后,反思了一下,给徒弟个扬名立万的机会。然而,之后事情就起了变化。大班主和北京台某位领导闹翻了,大约是要求“合理二人”从星夜故事秀上退下来。可是……何大拿没听他的,于是“人又少了一个”。

《星夜故事秀》节目现场

《星夜故事秀》节目现场

这之后,大班主约略是痛定思痛了吧。就我所知,他要求和所有的徒弟门签一个十年长的契约。于是,他自幼带大的“少班主”大金子,也走了。最后倒是剩下了“说学逗唱,占一个忠字”的小月月(岳云鹏)。

大班主真无过邪?怕是不敢说吧。其实,在徐德亮与何云伟身上发生的事情,我无论感情上还是道义上,还是倾向大班主的。可是到了大金子这儿,我是真有些动摇了。

说实话,就算是传统的三年零一节,外加两年打工钱,也没有这么一签十年合同的吧?可能大班主觉得自己家里的人给个面子总该签下,有什么事日后再说。可这是合同啊……签了就有法律效力。

在这上面,大班主到底如何思想,恐怕旁人无从得知。但是从此开始,曾经的少班主跟大班主之间算是分道扬镳了。

哎,一声叹息。

郭德纲和曹云金

郭德纲和曹云金

四、看似传统的《德云家谱》

传统师徒关系,其实不仅在相声里,在传统曲艺行当里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不过正如在前文中所提及的,师徒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师徒关系其实是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解放前,三年零一节的学徒,吃住皆在师父家中,虽然免不了伺候师父起居的琐事辛苦,然而也必然要得到师父的私传。

解放后,至少在文工团中,这样的模式是运行不下去的,在这里师徒关系其实更像是一种“老职工带着新职工”的感觉。

无论在哪一种模式下,教育的效果应当是肯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都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单对单授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师徒关系都不是工作关系——师徒关系是技艺的传授,而不是相互管理的关系。师父对徒弟的管理仅限于在学徒期间,一旦学徒期满,在工作上彼此就是同行关系了,师徒关系更多地体现在私下的情分上。

在解放后的那种新式师徒关系中,即便在“学徒”期间,师父也就更没有以往那么大的权限了,新老职工之间也不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总得来说,师徒情分和分蛋糕这两件事当然要区分开来。

(补充一句。相声的师徒关系除了传艺的功能,还有另外一重的用途,就是起到了“市场准入证”的用途。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相声演员都要在这个师承体系之中,或者尽量向这个体系靠近。不过,这个功能其实正在弱化。譬如,第二班班主的“小王爷”王自健,一开始就是“海青下海”——没有师父的业余演员进行商业演出,后来也拜在了侯耀华先生门下。)

可是在德云社中,师徒关系和工作关系似乎是被等同了。说实话,在我看来,无论是大金子,还是何云伟在学徒期满之后,大班主其实至少不应当再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徒弟,而应当是自己的同行。

谈合同的话,就要按照市场价格来给,双方合议不成,“学徒”自谋生路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生意的归生意的,师徒的归师徒。如今德云社编写了这份家谱,看似是在叙师徒关系,实际上却是在行管理之事。大班主在微博之上的历历红字,为警效尤,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在做给其余徒弟看。

要知道,相声历史上其实也不是没编过家谱类似性质的东西,然而那是为了厘清和统计各地的相声演员。要知道,过去“逐出师门”可是得把罪徒所犯之事一一言讲出来,然后通告全行。

不过这一般都是门内事,断然没见到如此大张旗鼓的,由是观之,《德云家谱》看似传统,其实倒真的算不得是一个传统的事情。

#p#分页标题#e#

郭德纲公布德云社最新家谱,曾离开的两名徒弟何云伟、曹云金并不在列。东方IC供图

郭德纲公布德云社最新家谱,曾离开的两名徒弟何云伟、曹云金并不在列。东方IC供图

相关内容

看完“郭曹互撕”创业公司应...
看完“郭曹互撕”创业公司应如何避免管理上的这些坑?,郭德纲和徒弟曹...
04-09
德云社在逃成员什么意思? ...
原标题:德云社在逃成员什么意思? 这梗是网友对北京环球影城的威震天...
12-18
1999年,岳云鹏14岁,...
20年前的1999年,那一年,王宝强15岁,马云35 1 20年前...
12-09
侯鹤廉退出德云社是真的吗 ...
侯鹤廉退出德云社是真的吗 侯鹤廉个人资料什么时候拜师的
08-02
郭德纲成“催眠大师”? 医...
郭德纲成“催眠大师”? 医生:相声助眠因人而异-新闻频道-和讯网
06-20
传统相声界的师父,真不是郭...
无论是大金子,还是何云伟在学徒期满之后,大班主其实至少不应当再把他...
05-17

热门资讯

灵修培训换妻 真实内幕细节 现... 海南新闻,海南门户,海南新闻网,国际旅游岛
《邪恶催眠师》:中国首部“催眠... 近日,一部名为《邪恶催眠师》的小说因其新奇的题材迅速蹿红,引起了小说界的关注。据悉,这部以“催眠犯罪...
催眠心理治疗简介 接受过系统的催眠培训,从事多年的催眠治疗,为南京地区最早从事催眠治疗的专家之一。 催眠疗法简介 催眠...
从《催眠·裁决》现场到《催眠现... 11 月 10 日,《催眠·裁决》观影分享会暨《催眠现场 2 :人设之惑》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量子...
“精神传销”教练技术培训:催眠... 一种称为“教练技术”的企业培训项目近年来在各地火起来。它声称源于美国,可以开发个人潜能,拓展人际关系...
催眠术基本知识有几个人知道? 学习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要对其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什么是催眠术? 催眠术就像电一样,没人能说清楚...
催眠师 短篇小说 刘明左和刘志强是战友,两人同一个城市同一年入伍,在部队里相识,巧的是两人都是汽车兵,不知道的还以为他...
催眠日语怎么说 催眠的日文翻译:[ cuīmián ] 〈心〉催眠.眠りを催させる.…,查阅催眠日文怎么说,催眠的日...
揭底催眠大师骗局 自我包装招摇... 有不少的人被病魔缠身,但是长时间的接受药物治疗没有好的疗效,情急之下就会选择其他的一些不正规途径,妄...
催眠小说全本小说 作者不详 作... 亲,如果你在看《催眠小说》,请通个下列任意一个图标分享《催眠小说》(分享越多更新越快哦,每日每人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