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治疗却能带来有效缓解,“慰安剂效应”当理性看待
admin
05-17
0

  4月,由英国科学记者马钱特编写《自愈力的真相》一书出版,书中用10大前沿成果揭示大脑如何治愈疾病,并以科学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其中最显著的观点就是通过安慰剂效应改善自闭症患儿症状,让脊柱损伤病人健康生活20年。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在哪些领域有应用?它治病是万能的吗?记者采访了精神科相关专家,揭开其背后的秘密。

  神奇的安慰剂效应:无效治疗带来有效缓解

  吗啡是鸦片类毒品的重要成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所以被长期用作止痛药物。在一次医学实验中,科学家使用吗啡持续为一位患者控制疼痛,但是在实验的最后一天,他们偷偷用生理盐水取代吗啡,结果发现,生理盐水产生了和吗啡一样的功效,成功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

  在这个实验中,生理盐水充当了一种“安慰剂”,它并没有实际疗效,却产生了和吗啡一样的功效。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它是美国麻醉学家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由于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缓解的现象。

  “医疗领域,安慰剂效应是临床医生熟悉的一种治疗效应,也成功缓解了一些病人的痛苦和最大程度减轻药物所致的副反应。”南京脑科医院精神大科副主任、精神一科科主任孙静说,在他们医院门诊和病房,有时会接诊一些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失眠,这些人在适当治疗好转后仍然希望继续使用药物,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不敢适当减量或逐渐停药。这种情况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过度的恐惧因减药或停服药会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是他们继续用药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用药是不必要的,且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和耐药性增加即用量越来越大。

  应对这类患者,孙静主任说,可以使用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缓解他们的焦虑。即给予病人的药物其成分是非药物或仅仅是维生素成分,但心理上患者本人认为是服药了,会踏踏实实地入眠。一段时间后将这种“安慰剂”逐渐减量和停药,在不知不觉中停用了患者不敢停服的这些药物,而没有症状的反跳。适时告知患者真实情况,这个时候往往他们是能接受的,这避免了焦虑症状的加重和药物的直接副反应或长期不良效应。

  安慰剂效应在其他领域也有验证,中国社会科学网的一项关于西南某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安慰剂效应可以用于改善高校宿管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书面材料、口头告知的形式将“日常工作可以获得锻炼身体的效果”这样的信息告诉安慰剂组被试(宿管人员)。实验前后对所有的被试进行生理指标、工作倦怠水平的测试。结果发现,经过“安慰剂”影响的被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理健康水平,并且他们消极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善。唱歌、跳舞、教学过程中安慰剂效应也显著提高了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有人认为安慰剂是一种欺骗行为。孙静主任说,使用安慰剂是在特定情况下,即患者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与实际不符,又患者固执使用药物甚至是超量,与家属共同讨论、家属同意情况下,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让患者顺利减药或停药。

  安慰剂效应还有相反的一面“反安慰剂效应”。生活中曾出现过这样的情节:两个病人拿错了诊断书,结果真正患病的人精神放松日益健康,而健康的那个人反倒一蹶不振;压力和恐惧确实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让人更容易患病。

无效治疗却能带来有效缓解,“慰安剂效应”当理性看待

  “神药”畅销:安慰剂效应叠加人们对健康的渴望

  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各类“神医”“神药”,以部分虚假保健品为代表的“神药”甚至形成产业化,街头、朋友圈到处都是其“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虽然一些媒体在科普辟谣保健品的危害,但是依旧阻挡不了中老年人的消费热情,“神医”“神药”的横行必然少不了“安慰剂效应”的加成。

  2018年6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特大保健品诈骗案,骗子将10余元的无效保健品卖到400元,仅仅两三年时间就用骗得的款项在南京买了26套房,存下1300万现金。保健品行业的从业者们正是利用了中老年人对健康身体的渴望,通过大肆宣扬某些食品对身体健康的超常功效来哄骗中老年人来达到赚钱的目的,而很多情况下所谓的疗效也不过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

  江苏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协会秘书长高湘陵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许多老百姓混淆了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药品的概念。而骗子和不法企业就是利用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来欺骗消费者。

  “但对保健品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安慰剂作用也会产生积极效应。”有保健专家表示,真正患病的病人,如果在他们身体不适的情况下适当使用保健品给予自身安慰,能够给他们带来治愈的希望。

  社会上也有很多“神医”,很多人慕名去看病,“神医”也被传的神乎其神。央视曾报道描述过神医治疗疾病的过程:绿豆治百病,红薯能抗癌;有科学素质的人会明白这些方法治病肯定不靠谱,就算有效也仅是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但仅凭安慰剂效应,神医”不可能“百发百中”,那他们是如何做到万无一失的?答案就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来找“神医”看病的人都是听信“神医”的事迹才会来治疗,而不相信的病人不会来治病,也不会出现在“神医”的医治现场,所以在“神医”处看病的都是经过筛选过的人,他们只会相信,不会怀疑。无论“神医”还是“神药”都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主要靠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发挥的作用。

  正确看待安慰剂效应:作用有限,信赖现代医学

  “安慰剂效应”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已经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甚至可以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让身体自行产生药理反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疾病需要运用药品和现代医学技术,“安慰剂效应”并不是万能的。

  “临床中还有一部分患者是严重焦虑,这种情况甚至会转换为躯体不适如疼痛感,这类病人常常在综合性医院疼痛科、免疫科、消化科、心脏科等反复就诊,又没有查出阳性的结果。进行心理或精神上一些治疗会改善,有时利用一些安慰剂效应对他们也是有效。但需注意的是,真正有躯体疾病的病人,安慰剂疗法并不适用。”孙静坦言。

  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登了一篇论文指出,安慰剂能够帮助缓解症状,但有些疾病很难治愈。比如给癌症患者用安慰剂,大概可以缓解治疗造成的呕吐等不适,但肿瘤不会因此缩小。又比如给哮喘患者用安慰剂,他可能觉得自己舒服了一些,但很难期待客观测量的肺功能会因此而改善。而且在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组的人有4%~26%的人因为副作用而中断服药了。其实在真正的药物中,有时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p#分页标题#e#

  “安慰剂效应虽对疾病有一定效果,但不宜太过于高估安慰剂的效果。人类的免疫系统对于普通的常见的疾病来说,即使没有安慰剂的辅助,还是可以应付绝大部分疾病。”有科普作家表示,对于严重疾病,安慰剂效应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这时应利用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叠加安慰剂效应,才是目前治疗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相关内容

古代神医有哪些?中国古代的...
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完全不生病,有一些小病或许会自己就痊愈了,但是...
11-04
华佗和扁鹊谁厉害-两位神医...
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真名叫姬缓,他擅长各科,尤其擅长妇科、儿科、五...
08-15
“刮骨疗毒”的历史真相:神...
《三国志・华佗传》讲了许多华佗行医治病的故事,惟独没有替谁“刮骨疗...
04-16
神医华佗是怎么死的?神医华...
华佗以医术为业,心中常感懊悔(中国封建社会中医生属于方技,被视为贱...
04-15
曹操为什么杀华佗?揭秘神医...
曹操生性多疑尽人皆知,也正因如此,他才罔杀了不少人。其中,为其治疗...
04-15
给关羽刮骨疗伤的神医究竟是...
历史上关羽曾经“刮骨疗伤”确是实情,陈寿《三国志》关羽本传中对此事...
04-15

热门资讯

灵修培训换妻 真实内幕细节 现... 海南新闻,海南门户,海南新闻网,国际旅游岛
《邪恶催眠师》:中国首部“催眠... 近日,一部名为《邪恶催眠师》的小说因其新奇的题材迅速蹿红,引起了小说界的关注。据悉,这部以“催眠犯罪...
催眠心理治疗简介 接受过系统的催眠培训,从事多年的催眠治疗,为南京地区最早从事催眠治疗的专家之一。 催眠疗法简介 催眠...
从《催眠·裁决》现场到《催眠现... 11 月 10 日,《催眠·裁决》观影分享会暨《催眠现场 2 :人设之惑》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量子...
“精神传销”教练技术培训:催眠... 一种称为“教练技术”的企业培训项目近年来在各地火起来。它声称源于美国,可以开发个人潜能,拓展人际关系...
催眠术基本知识有几个人知道? 学习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要对其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什么是催眠术? 催眠术就像电一样,没人能说清楚...
催眠师 短篇小说 刘明左和刘志强是战友,两人同一个城市同一年入伍,在部队里相识,巧的是两人都是汽车兵,不知道的还以为他...
催眠日语怎么说 催眠的日文翻译:[ cuīmián ] 〈心〉催眠.眠りを催させる.…,查阅催眠日文怎么说,催眠的日...
揭底催眠大师骗局 自我包装招摇... 有不少的人被病魔缠身,但是长时间的接受药物治疗没有好的疗效,情急之下就会选择其他的一些不正规途径,妄...
催眠小说全本小说 作者不详 作... 亲,如果你在看《催眠小说》,请通个下列任意一个图标分享《催眠小说》(分享越多更新越快哦,每日每人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