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梁启超的家乡——“中国侨都”广东江门和两千公里之外首都北京的清华大学,都举行了一系列致敬先贤的纪念活动。从侨都到首都,启超故里和清华大学南北呼应、紧密互动。
4月22日,“梁启超与中华民族”主题报告会在江门举行。报告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五邑大学等院校的文史专家和学者,围绕梁启超的文化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2023年是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江门将策划组织举办100多项活动。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
同在4月22日,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暨2023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特邀报告上发表致辞。
王希勤指出,梁任公先生是我国近代以来具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他与清华园有着极为深厚的情缘牵绊。王希勤从任公先生对清华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演讲和一个概念讲起并表示,先生以“君子”为题在清华所作的演讲,深植下清华文化的根;先生首创的“中华民族”概念,凝聚起振兴中华的魂。特刊登全文,以飨读者。
清华大学活动现场。
在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暨202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特邀报告上的致辞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
各位嘉宾、老师、同学:
大家好!
适逢梁任公先生150周年诞辰,阳和启蛰,品物皆春,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我代表清华大学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梁任公先生是我国近代以来具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成果卓著。今天,我们在清华园纪念梁任公先生,正是因其与清华园有着极为深厚的情缘牵绊。就我的认知,任公先生对清华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一次演讲和一个概念。
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深植下清华文化的根。
说到演讲,不能不说任公先生的演讲风格。文学家梁实秋回忆有一次听任公先生演讲,先生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一共只有两句的极简短开场白。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说出了第二句:“可是也有一点喽!”在大师云集的时代,这样谦逊又自信的自我评价无疑是任公先生独特风采的最佳诠释。
1914年,任公先生曾应邀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作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任公先生引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彖辞勉励清华学子。易经乃群经之首,任公先生以民族精神之内核,鼓励学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了清华的校训。这八字校训,激励着一代代的清华学子情系家国、担负使命,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任公先生1914年底到清华西工字厅“假馆著书”;1920年,开始在清华系统地讲授“国学小史”;1922年,又正式受聘成为清华讲师,教授“中国学术史”等课程;1925年,担任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导师,参与制定了国学研究院初创时的规章制度和学生招生与培养方案,对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引领了一代国学研究的潮流。任公先生的人生轨迹自此与清华园牵绾相连。正如他自己在为《彻底翻腾的清华革命》一书撰写序文时所说:“我与清华学校,因屡次讲演的关系,对于学生及学校,情感皆日益深挚。”不仅如此,他的三位公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也先后求学于清华大学。
任公先生不但为清华大学的文化底蕴注入重要精神内核,而且也为塑造清华学子的品格倾注了无数心血。
任公先生始终对清华学子寄予厚望:“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砥)柱。”任公先生对清华学子的殷切企盼,源于内忧外患、山河飘零中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礼。
从任公先生对清华学子的诸多期许,可以看出他对中华民族必终崛起的信心。
任公先生的一个概念,凝聚起振兴中华的魂。
在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使命下,他首创“中华民族”一词。1899年,任公先生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和“民族竞争”等新名词。1901年,任公先生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时,首次提出“中国民族”的概念。一年后,任公先生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对此,任公先生说:“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自此,“中华民族”一词沿用至今,凝聚起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对于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和使命担当,形成了独特的“概念影响力”。在西方纷纷以民族认同为基础建立国家的那个时代,“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似万钧之力,避免了国家四分五裂的危机,为中国走向统一、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今日之世界风云涌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当有新概念和新理念,并以此形成辐射全球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清华开创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在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处于特殊地位,对于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负有特殊使命和责任。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抚今追昔,任重道远。任公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清华学子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应当责无旁贷地从先贤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希望各位清华人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新时代的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必将融入清华人的独特力量,清华人也必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谢谢大家!
来源:清华大学、江门发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