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泽锋:原创火花迸发全新生命力
丁蜀镇地处宜兴最南端,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被誉为“中国陶都”。青瓷、紫砂陶、均陶、美彩陶和精陶被誉为当地“五朵金花”,最富盛名属当地独有的紫砂壶。
陶瓷艺术大师、当地制陶名人——范泽锋的工作室就坐落在这个小镇上。工作室里,各种造型的茶壶让人目不暇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此视频)
和一般陶器制作方法先拉胚后上釉不同,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全部是手工拍打成型或镶接成型,并不上釉。每一件紫砂作品要经过练泥、打泥条、拍身筒、搓嘴把、捏蒂子、做盖片、上撮口等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完整的紫砂成型工具,大小有上百种,质地分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等。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泽锋介绍:“拍子是用来拍打的,拍的差不多时用竹子,我们叫篦子。明针是用牛角做的,它是紫砂壶泥胚表面芽光用的,是独特的紫砂制作工具之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此视频)
在宜兴,范泽锋是当代宜兴实力派紫砂艺术家。他出生于紫砂世家,从小就开始接触紫砂壶。1991年入读宜兴丁蜀职业高级中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师从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张庆臣、鲍志强,从事紫砂陶艺创作设计。在范泽锋的作品中,融入了不同国家的艺术文化,比如著名建筑设计风格欧洲巴洛克式、德国包豪斯式和日本隈研吾式设计,都赋予了紫砂壶新的文化神韵。
如果说天目釉是世界陶瓷专家的梦想,那么烧制天目釉则是陶瓷专家梦想的至高点。现存于世完好的精品宋代天目盏仅有几十只。经过不断研究、发现、反复烧制,范泽锋烧制出独特花纹的油滴盏釉面,这一创造引发了业界的轰动,他也因此入选世界天目系列釉水研究影响力十人榜,被业界称为“紫砂科学家”,各种荣誉无数。在收藏市场,范泽锋的茶壶价格持续飙升,却仍然一壶难求。
“这个杯子里面大概有2克左右黄金,增加了杯子釉水的独特性,也使杯子的富贵程度增加很多。这是市场上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釉水,我将它命名为金丝玉毫釉。这个产品是丰富我们宜兴陶瓷的一大创新。”范泽锋说。
在范泽锋看来,做壶其实就是一个雕琢自己的过程,把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用手体现、塑造出来。“达到一种不断地超越自己,颠覆自己的态度。”
蒋瑞峰:随心而动 刀下风物化诗篇
紫砂制壶工艺赋予陶土以生命,紫砂陶刻则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十多年来,蒋瑞峰将每一块紫砂泥视为珍宝,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衬托紫砂的韵味。每周,蒋瑞峰还会在工作室开课,教当地的年轻人做陶刻。
25年前,蒋瑞峰进入职业高中工美班学习。俞汉民、邵家声老师在书法、陶艺、书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造诣激起了他的兴趣,并让他受益終身。毕业后,他沉浸在陶刻之中废寝忘食,无数个黑夜潜心探究陶刻技艺,即便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疾病,他依然坚持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
工艺美术师、宜兴市陶刻协会常务理事蒋瑞峰说:“我曾听一位专家讲过,在某个领域里面要成为专家,可能要超过10万个小时以上。”
#p#分页标题#e#紫砂泥本是寻常土,一经艺人构思抟制,便浴火重生得到新生。通过与大师的学习和交流,结合书画知识,蒋瑞峰对紫砂壶的装饰在陶刻领域逐渐形成了个性主张。1996年,他曾为全国人大会议楼的大型紫砂门套、壁画进行陶刻装饰,并参与了“97香港回归”“99澳门回归”国家级紫砂礼品的陶刻装饰。作品多次在行业评比中获奖,并入编各类紫砂专业书刊。近些年来,他每年都应邀赴韩国首尔作陶艺表演和学术交流,让这门传统技法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蒋瑞峰看来,“徐悲鸿大师,他之所以成为大师,因为他是领先,运用了中西合璧的画法。我现在刻的那些牌子,就是那些所谓的画面,也都重视西方美学的效果。陶瓷文化,就是我们中国历史,就是一部陶瓷史。接触国外的友人,宣传我们的文化,这个是我们的初心。”
朱凌峰:给紫砂换上“3D新模样”
不仅是中青年艺术家,在宜兴,一群90后同样在证明着,古老的紫砂技艺有着广阔的未来。在朱凌峰的紫砂展示门店,除了传统外观的紫砂壶外,还有一些造型奇特夸张的壶,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紫砂壶可是搭上了高科技快车——3D建模后的成果。
“这把壶,就是通过3D打样的技术制作出来的。因为单靠人的肉眼和手感是很难做出这种弧度,还有这样造型的。”
出生于1992年的朱凌峰,两年前从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创立自己的品牌,以从事紫砂原创为主,引进3D打印技术,不仅获得了市场认可,还将公司业务扩大到装饰装潢行业,主打陶瓷牌。
朱凌峰告诉记者,“我现在正在通过中式的风格,把宜兴的紫砂陶瓷元素融合进去,对他们的工作室进行一些设计和装饰,让更多的外地人,一到宜兴就感受到宜兴紫砂或者陶瓷的氛围,更好体现出我们紫砂陶瓷文化。”
就业率100% 以陶载文以技传人
紫砂器制作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一个紫砂工艺师勤学苦练五到十年,做工才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而对“形”的研究,审美观的形成,恐怕要10到20年的时间。一把宜兴紫砂壶需要的制作时间不等,大师可能几周、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个作品。只有积累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涵养,沉下心来潜心紫砂艺术传承的人,才能塑造出美丽的作品。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许仁杰说,“老师要求我们融入现代陶艺设计理念,来进行紫砂陶艺创作,从器物的造型线条,到选紫砂泥的颜色和器皿的结合,融入我们年轻人的审美和想法。”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培养紫砂技艺传承的中职院校——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注重“以陶载文,以技传人”,拥有国家级紫砂陶实训基地,学校和20多家当地企业及行业大师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先生担任本校景舟紫砂艺术学院名誉院长。现建有孙伯春、邵立平等名师工作室,徐安碧、李守才、邱玉林等行业大师工作室,累计培养了2000多名陶瓷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中并涌现出了一批以范泽锋、蒋瑞峰为代表的高水平工艺美术大师。近三年来,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在省技能竞赛中屡次名列前茅。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马宇民介绍,“学校结合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设立了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名师工作室。我们学校出来的学生,一方面是技能功底比较扎实和突出,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创业的意识特别强烈。”
#p#分页标题#e#改革开放以来,宜兴陶器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以日用陶器为大宗,“苏缸”、酒坛、砂锅等陶器,质坚耐用,美观大方。其中紫砂工艺陶的品种有壶、杯、碟、瓶、花盆、雕塑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当地,紫砂陶瓷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近20多万丁蜀人民有近60%的人员从事与紫砂陶瓷相关的工作。相比于上世纪50—60年代,如今的紫砂创作者在文化修养、物质条件、精神层次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优势。
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表示,“保守来讲,一个产业链起码5万人。有各级各类职称的技术人员,到去年年底为止有6678人,几乎都是在近30年培养起来的。传统当中就要创新,作为朝阳产业,它永远在不断地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