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人民政協的重大作用與獨特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指出:“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人民政協之所以能夠獲得廣泛政治支持並持續釋放政治效能,歸因於其能夠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並符合中國基本國情。從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際等多重因素考量,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氣派的制度安排,是對政黨政治、民主政治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具有顯著比較優勢和多方面獨特優勢。
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治理是國家權力主體圍繞國計民生等重大議題而處理公共事務、協調利益分配的政治行為。國家治理包括民意征集、頂層設計、決策落實等多個環節,具有復雜性、綜合性特征,因而要求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架構予以支撐。系統完備的國家治理體系要求治理價值與治理功能有機統一。發揮好人民政協的作用,有利於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一方面,人民政協增強了國家治理的民主性。人民政協是不同階層、不同群體開展對話協商的固定機構,為社會各界充分討論各項大政方針創造了條件,使各項工作能夠充分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為各級黨政機關制定各項決策提供了堅實民意基礎。另一方面,人民政協增強了國家治理的科學性。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客觀上增加了國家治理的難度。各級政協委員是在各自領域內具有代表性的人士,並擁有豐富的實踐和專業知識。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依法履職能夠充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推動各級黨政機關高效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和公共政策,有效避免決策不及時、決策不正確等現象的發生。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政協在職能安排、制度體系和工作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領導與權威密不可分,體現了政治客體對政治主體的自覺擁護和堅定支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鍵是要維護黨的領導權威,保障黨總攬全局和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70年前,人民政協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號召下創立的。70年來,人民政協為鞏固黨的全面領導創造了有益政治環境。從人民政協具有的組織地位層面看,人民政協是中國政治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通過人民政協的各項工作,能夠把黨的領導的具體要求傳遞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鞏固各民族、各階層、各群體擁護黨的領導的共同思想基礎,確保黨的領導是全面的領導、真實的領導。從人民政協承載的政黨制度層面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人民政協是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新型政黨制度科學界定了執政黨和參政黨的政治責任,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親密合作。從人民政協承擔的工作內容層面看,人民政協具有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主要職能。人民政協堅持黨的領導的過程,也是把黨的主張轉化為人民政協組織決議的過程。以人民政協為紐帶和橋梁,有利於推動社會各界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
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人民當家作主要落實在政治實踐的方方面面。人民政協是實現人民民主的核心制度安排之一,是黨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政治組織,為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提供了便利政治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徑是開展協商民主。協商民主體現了對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協商民主的過程,是廣大人民群眾真正當家作主的過程。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通過人民政協開展協商民主,各界人民群眾能夠與公權力主體進行對話和交流,暢通表達自身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充分統一各方意見,廣泛凝聚各方共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圍繞“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對優化人民政協職能發揮進行了明確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提出實施意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人民政協履職能力建設,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優化政協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政協聚焦協商民主所進行的創新和改革有利於持續激發社會活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從而彰顯了中國式民主的生機和活力。
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政治秩序是政治主體活動、政治體系運轉、政治權力行使所呈現的外在狀態。政治秩序穩定是國家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科學與否、先進與否的關鍵標准。缺乏良好的政治秩序,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便無從談起。在西方政治體制中,“三權分立”“政黨輪替”的必然結果是政治秩序的不持續、不確定和不穩定。人民政協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成的,蘊含了求同存異、天下為公、兼容並包、以和為貴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為促進中國政治秩序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人民政協所具有的整合力、組織力賦予了維護政治秩序所必不可缺的政治定力。在不同歷史發展方位中,人民政協都堅持服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為抵御各種風險挑戰凝聚強大力量。人民政協為不同社會利益主體搭建了制度化、常態化的政治溝通平台,實現了國家權力與社會利益的銜接和貫通,同時也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化解矛盾,形成良好政治氛圍。此外,人民政協能夠發揮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強化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新時代,人民政協在維護政治秩序、團結各方力量上也將取得更大成就。
把更多的人團結在黨的周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在總綱部分開宗明義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結成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有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人民政協所包含的34個界別覆蓋了愛國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領域的廣泛性和主體的代表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處於十分關鍵的歷史節點,黨面臨的危險和考驗相互疊加並呈現出新的表現形式。這些機遇和挑戰對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基礎體系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密切黨同各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黨在復雜多變的時代條件下始終能夠厚植執政基礎,不斷增強執政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