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以前家家户户都养猪,猪能吃的就是易腐垃圾,猪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肉的是可回收垃圾。”11月25日中午,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水车人家”农家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微课堂开讲了,经营户陈彩萍正向刚办理入住的游客介绍村民自创的垃圾分类“猪定律”口诀。
经过短短3分钟的“培训”,来自宁波北仑的游客汪先生,将茶桌上的垃圾分门别类准确投放完毕。
昔日“卖石头”,如今“卖风景”。近年来,后岸村通过农房改造、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美丽乡村典范。
“村里常驻人口仅有900多人,2018年游客数量已突破百万人次。在旅游旺季,78家农家乐几乎天天爆满。”后岸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定恩抛出一组数据,巨大的人流之下,村容村貌如何治理成为摆在全村人面前的难题。
而今,村民正用一种更加智慧的方式延续它的“美丽”。按照“组团促互补、片区带全域”的思路,今年4月,街头镇以后岸村为示范引领,联动张家桐村、遮山村等7个行政村,建立后岸垃圾分类学院,学院下设一家垃圾兑换超市、一家垃圾分类体验馆,并在78家农家乐开设垃圾分类微课堂,旨在让每一位游客在后岸村学会垃圾分类。
今年7月,后岸村按照区域划分,在全村设立了12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点位派驻垃圾分类指导员。
13时,在石文化街上的垃圾分类6号投放点,垃圾分类指导员、76岁的村民陈兆芹披上橙色马甲,拎着工具箱“上岗”了。有村民、游客拎着归类好的垃圾陆续前来投放,陈兆芹便从工具箱中抽出钳子,在垃圾袋里翻动着,夹出“漏网之鱼”,再打开相应的垃圾桶盖,示意他们准确投放。“我每天7时就到岗了,从早到晚除了吃饭时间,都守在这里。”陈兆芹告诉记者,“村里在每个点位实行垃圾分类百分制,还有4位垃圾分类监督员会对12个点位进行复查、打分,每月一排名,满分的有奖励,80分以下就要进入垃圾分类学院进行‘重修’。”
“原先每天从后岸村往外运的垃圾有整整7车,如今降到了3至4车。全村垃圾分类正确率也已经达到90%以上。”短短4个月,变化令人欣喜,但陈定恩心里又有了新的盘算:争取到明年6月,撤掉指导员,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自觉,将准确率提升到100%,积极打造全省垃圾分类模范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