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弹指一挥间。抚今追昔,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自信满怀。
半月谈持续推出30集理论宣讲微视频《理论达人讲解70年》,力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画面、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好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感天动地的辉煌成就、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请看第8集微视频
《“老三样”vs “新三样”:大学生活大变样》
“老三样”vs “新三样”:大学生活大变样
上海交通大学 周凯
上大学是许多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人们向往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究,更有对“象牙塔”内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大学的校园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折射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
说到变化,首先是大学生们入学装备的升级换代。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生活还为解决温饱而努力,大学生的入学行囊自然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衣服、被褥、饭碗”或“脸盆、暖壶、搪瓷缸”都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开学“三大样”。学生们从穿衣着装、学习用品到生活用品也都基本一样,往往给人以整齐划一的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起航,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装备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钢笔、手表、收音机”到“手机、电脑、MP3”,行李越来越小,装备越来越精良;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少,个性化时尚消费品越来越多。根据天猫大数据的显示,2019级大学新生的行装里,“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已经成为了升级版的“新三样”。
校园硬件条件的提升有目共睹。
许多第一次到访中国大学的外国朋友,往往惊叹于中国大学美丽的校园和一流的设施。这实际上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投入所带来的显性变化。曾几何时,我们的大学校园,夏天教室闷热难耐、冬天洗澡排队犯难、十人同挤一间寝室、食堂狭小拥挤不堪……
这些场景在今天的中国大学已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教室变得更加宽敞明亮,空调、数字化设施一应俱全。宿舍条件变得更好,四人共享一间房,洗澡洗衣有保障,餐饮食堂变化大,市场化发展是方向——不仅环境、菜品、服务全方位升级,而且我们熟悉的星巴克、麦当劳等知名餐饮企业也入驻校园,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的多样性。今天,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中国大学的硬件设施已经今非昔比。
校园软件设施的变化日新月异。
中国大学生活的最大变化其实始终是围绕人而展开的:我们的大学校园里不仅有了一流的硬件,还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研名家,为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而呕心沥血、不懈努力——如今,本土学者、海归学者、外国留学生、外籍访问学者与中国学生一起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动画面。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毕业生分配制度逐步让位于自主择业、创新创业的新浪潮。
提起大学里的校园文化,广播体操、歌唱朗诵、拔河跳绳、足篮排体育比赛等传统校园文体活动“遭遇”曳步舞、嘻哈音乐(hip hop)、插画涂鸦、电子竞技等新兴文化模式的有力挑战……可以说,中国大学校园里无不充满着自由的、开放的文化氛围,以及个性化、真性情的文化表达。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大学生活与我们的国家一样,发生了许多真真切切的变化,然而,她所不变的是对青年人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培育与塑造,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初心与使命。
总策划:严文斌
总监制:叶俊东
副总监制:王运才 丁玫 王永前
执行策划:孙爱东 钟昊熹
监制:孙爱东 王新亚 许小丹
总导演:史劲松
主讲人:周凯
统筹:侯岩同
导演:王福丽
文案:周凯
摄影指导:王晓
摄像:陈欢 熊庆华 袁帅
录音:未强强
灯光:孙耀兵
解说:朱宇
剪辑制作:王福丽 马康宁 韦含笑 张初
栏目包装:王德鹿 毛杰 陈宏 陈闻驷
新媒体推广:盖艺腾 马小茏
项目运营:王小丹 张初
美术设计:朱珊珊 康迪
半月谈新媒体中心制作
半月谈杂志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