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和指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实践发展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偏离,把握当今世界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我国新的实践要求,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扎根于人民群众,汲取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作者简介:曾令辉(1966-),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特聘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研究”(13XKS02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1]邓小平也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当今世界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我国新的实践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
一、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有效创新和发展,并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也为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1.守正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之根
所谓“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偏离,就是要坚持“带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3]。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从来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偏离和否定,而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纵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总是立足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主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偏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视野、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实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偏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最宝贵的经验。“左”右倾错误之所以时有发生,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现教条式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不清。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4]背离或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展所谓的理论创新,只会扼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等论调曾一度蔓延。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国到底还能存在多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底能否坚持下去?这些曾是当时国内外民众所疑虑和忧思的。对此,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准确把握和对马克思主义高度的自信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5]科学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解决中国发展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和改革之路。在新时代,“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6]。如果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创新发展就会失去其根,就会成了无源之水,陷入改旗易帜的危险境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之本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其理论创新发展轨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低潮、偏离、低谷甚至暂时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总能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坚持历史地、辩证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这一历史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过程。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7]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走出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寻找并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革命实践,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对象、前途,书写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性文献,解决了事关全局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等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继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对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明确了我国发展道路、发展任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继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分页标题#e#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8]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波澜壮阔伟大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其根本就在于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之道
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的活力源于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不断开放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自诩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伪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只是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论。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人,不仅是俄国人,不要生搬马克思和我说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9]中国共产党人在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狭隘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做斗争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并用“实事求是”一词加以凝练。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10]实事求是就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一再证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作机械教条的理解,而是要从实践出发,不断根据新的实践变化不断发展理论,在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11]
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每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处于重大挫折期、转折期,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在危机中果断地纠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独特的理论创新发展的优势总能使我们党在关键阶段和关键时刻突破我们党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局限,用不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取得伟大胜利,完成中国近代以来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任何思想理论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我们的实践,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逻辑回应,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逻辑回应。正如习近平所说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2]
1.推进理论创新发展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更加开放且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要赢得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完成新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既是我们党始终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结果,也是我们党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要求勇于创新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结果。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武装全党的思想武器。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不同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实践的变化,使党的指导思想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务紧密相连,不断推进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探索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在党的七大上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走出了革命阶段的“左”右倾迷雾,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正式把这一思想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每一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趋势,深刻回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3]
2.推进理论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巩固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需要
#p#分页标题#e#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异常复杂和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必须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4]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多元多样社会思潮的影响日益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管理方式,面临全媒体多维度、多方位的挑战日益显现;我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敌对势力的遏制和渗透日益突出。在这种新形势下,唯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才能巩固和加强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唯有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实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巩固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这一创新发展的理论增强对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和说服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是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进步,既要汲取和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科学辩证地对待西方资本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和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善于吸收其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但同时也要警惕和抵制各种“西化”“分化”社会思潮的渗透。另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倾听时代声音,回应人民的关切,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3.推进理论创新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规划了我们党和国家新时代发展的宏伟蓝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展伟大的实践和实现伟大的目标需要有伟大的科学理论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伟大的行动。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土壤。习近平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5]没有最新理论成果作为行动指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会迷失方向,遭遇挫折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可以预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还将面临许多更为复杂的新情况新变化,甚至比站起来、富起来所面对的困难更加艰巨,更加复杂多变。比如,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既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有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我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调整和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党和国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世界历史的脉络与走向,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
三、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理论蕴涵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释和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般规律和一般性问题。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无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文本加以阐释和解决,这就需要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各国的具体实际,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创新发展的理论来阐释和解答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超越前人的认知范围,理论创新更显迫切。习近平指出:“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16]面对当今世界局势错综复杂、各国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国际环境,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等国内新形势,迫切需要用创新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也需要从伟大社会变革中汲取养分。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根”和“源”。因此,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其前提条件是学懂弄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正确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现认知的模糊或偏差,就有可能出现理论创新发展的重大偏离,导致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步入歧途。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7]
#p#分页标题#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进程中应该一如既往地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观察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会过时,但其具体运用得出的具体结论随着条件变化有可能过时或错误。因此,我们要因时因地因势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离开具体条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有可能成为空洞理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认真学习、下苦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他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8]
2.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其真理力量发挥必须落脚于各国具体实践,形成具有本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形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棘手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各种利益关系纷繁复杂,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解决问题的难度比过去更大,而不是更小。因此,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9]
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如有学者所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形态,它的主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文献,它以建构性、建设性为基本逻辑,更加注重实践、现实和问题导向,是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何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切实推进国家的改革、发展、治理实践,如何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从严治党、打造领导核心等问题,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含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20]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要及时把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形成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建学说作出原创性贡献,贡献中国智慧。
3.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所需,立足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格要求。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2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深刻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我国也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每天都会涌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用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和破解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必须回应新的时代关切,在回答新时代问题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
4.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在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要求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坚持从人民中来,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学会倾听人民的呼声,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把人民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的丰富经验和智慧上升为科学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到人民中去,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深入到人民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用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指导新时代人民的社会生产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来源于人民的丰富实践,人民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原创资源;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有回归到人民中去,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人民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人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劳动时间开展生产生活,这提升了人民生产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容易使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和自身全面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克服人民在智能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弱化倾向的问题,迫切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并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人民正确处理人与智能社会、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等新型伦理关系,促进人民在智能社会中全面发展。
四、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理论创新发展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理论创新发展的主体包括党的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知识分子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创造性活动,理论创新发展主体首先需要解放思想,从各种已有具体结论和具体做法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思想条件。社会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社会条件,理论家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主体条件。”[22]
1.着眼于新时代发展需要是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p#分页标题#e#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应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以时代为引领,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23]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切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急切需要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回应和破解这些时代性课题或难题的时代。放眼世界,当今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24]。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环境危机、贫困人口、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愈加突出。在其他场合他还指出:“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25]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需要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答和破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显著的时代背景,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逻辑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6]这一概括既是对新时代内涵的表达,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显著的时代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只有与时代同步伐,才能回答时代之问,在新时代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
2.根植于当代中国伟大实践是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主要路径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要深入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就需要扎根新时代中国伟大实践,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系统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当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在迎接挑战和破解难题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各领域的理论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首要在于它的实践性,能科学指导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27]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必须着眼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面对新的世情国情,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用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眼光,扎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我们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还能够做得好吗?我们讲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就成了说空话吗?”[28]只有根植于新时代中国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才获得真正发展源泉,才能更好地成为行动指南。
3.依靠人民群众是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之一。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邓小平指出:“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29]当今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只有积极发挥好利用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吸收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的智慧,总结凝练提升好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才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真正地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着丰富的原创性内容,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学懂悟透,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理论武装工作仍然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指出:“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绝大部分同志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定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30]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需要大力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并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5期。
[2]郭建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3]王伟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
[4]孙熙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理论视野》2009年第11期。
[5]梁树发:《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条件——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6]韩喜平、刘雷:《让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掌握看家本领的习惯与追求》,《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7]刘卓红、曾祥耿:《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
[8]韩影、杨乃坤:《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探讨》2019年第1期。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1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2页。
[3]《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421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7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6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3页。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智慧的明灯:回忆马克思恩格斯》(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91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
[1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页。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页。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6页。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页。
[1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页。
[1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6页。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5页。
[20]陈培永:《“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特质、架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6页。
[22]参见梁树发:《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条件——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4页。
[24]《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6年1月1日。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38页。
[2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11页。
[2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
[28]《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1页。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2页。
[30]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