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北京报道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举行。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等学者参加告别仪式,现场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社科院等单位的百余名师生、校友共同送别。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通知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吴树青,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10日下午15时0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8岁。
公开资料显示,吴树青,1932年生,为江苏江阴人,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之后在人民大学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教务长、副校长等。
一位85级人大校友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1985年她在人民大学做吴老师的博士生,博士三年里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坚持创新探索的精神,对待学术态度特别开明。“吴老师当时指导我写论文,但他并没有用他的思想影响我,他认为学术道路要不断探索,后来我博士顺利毕业,很多同学都为吴老师开明的教学称赞,尽管后来我没有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但吴老师博士期间对我的指导使我终身受用”。
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吴树青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主政7年间,他成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立的领路人。“没有吴校长,就没有如今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陈占安如此评价。
1992年4月2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作为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继承了北大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光荣传统,又努力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陈占安向记者介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立之初特别不容易,当时的大环境不像现在国家很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吴校长的政治定力很明确,他认准了这件事,对创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决心很强烈,加之他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因此能够得到各方信任。
事实上,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创立贡献,吴树青在业内主要以经济学研究而闻名。
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吴树青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若干重大问题、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提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孜孜以求的研究,发表了一些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杰出经济学家,吴树青先后出版专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运行—调控》《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政治经济学》,并主编了《邓小平理论概论》。
其中,他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经济学》,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论文《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199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论文奖,1997年获“科教兴国贡献奖”。
陈占安评价吴树青教授学风严谨、作风朴实,其学术特点是求实、求深,始终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力求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
在送别仪式上,他曾带过的博士学生也表示,吴老师学术造诣不随波逐流,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