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球鞋二手市场兴起的“炒鞋热”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让原本小众的球鞋收藏市场成为炒作的热点。除了炒鞋,曾经还出现过涉嫌违法犯罪的炒虚拟币、炒外汇、炒原油等,今后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令人“头脑发热”的现象,金融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反常现象,努力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最终作出正确决定。
如何看待“暴富神话”
针对各类夺人眼球、刺激神经的“暴富神话”,金融消费者大可不必激动,而是要先想一想背后的收益来源和风险所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讲不清楚或想不明白收益来源的所谓理财,要捂紧“钱袋子”,不要轻易触碰。少数收藏爱好者愿意为特定物品支付更高价格,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普通消费者想趁机在火热的击鼓传花式游戏中捞一把,实质则是参与了无意义的零和游戏,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早在数百年前,荷兰郁金香泡沫的破裂令无数人倾家荡产,就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金融消费者要避免过度自信,从而打消不劳而获的念头。
打破暴富幻想,树立风险思维。风险与收益相伴是金融领域的常识,对于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财。固有的认知习惯使人们很容易被高收益的字句吸引,而忽视对应的风险。高收益的背后一定蕴含着高风险,但是承担高风险不一定会带来高收益。举例而言,某些声称受境外监管的非法网络外汇平台以“高杠杆高收益”“开户送现金”等噱头吸引公众参与,绝大多数参与者在血本无归后,不仅找不到对方在境内的实体公司,还涉嫌参与非法外汇交易活动,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当有人刻意宣称“零风险高收益”或者只强调高收益不谈对应的风险时,消费者一定要小心谨慎,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金融消费者要树立风险思维,看到收益想风险,学会从风险收益匹配的角度开展个人理财活动。
金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金融消费者平时应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
如何有效提升金融素养
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需要提高自身金融素养,理性消费。这方面有不少普及性书籍和材料,例如《金融知识普及读本》,详细系统性地介绍了各类金融相关知识,可以在人民银行官网免费下载。金融管理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公众微信号、微博号都在持续普及金融知识。人民银行还推出了金融教育小游戏“钱袋子保卫战”,供公众在娱乐中学习金融知识。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会在营业网点设置公众教育区域,摆放金融知识普及材料,是安全可靠的咨询渠道。
人民银行每年3月、6月、9月,在全国各地都会开展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群众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公众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3月和6月,人民银行分别有“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和“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活动。而2019年9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活动期间,公众通过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金融机构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持续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
为避免陷入各种圈套,快速练就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火眼金睛”,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鉴别非法金融广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互联网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非法金融广告类型及识别方法以及被非法金融广告误导的救济途径。
二是关于鉴别非法集资,明辨常见的线上、线下非法集资方式,例如“金融互助为名的传销”“畸高年化收益率的P2P圈钱”“存单变保单”“银行‘飞单’”“高额贴息揽储”等。
三是关于鉴别电信诈骗,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识别方法、防范和补救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
四是关于鉴别银行卡盗刷,掌握银行卡、移动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基本知识,了解盗刷险等规避风险的手段。
五是关于鉴别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大学生和家长可以事先学习网络借贷、助学贷款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了解和掌握合法助学信贷渠道,知道日利率、月利率、年利率之间的换算以及民间借贷利率“两线三区”的有关规定。
学做知情而后动的理性投资人
金融消费者在学习金融知识后,要有意识地从自身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学做知情而后动的理性投资人。
首先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消费观、金钱观、风险观,有清晰的人生财务目标;
其次应当对金融产品所披露的信息有充分的理解,能够对相关金融信息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再次应当具备基本的推理和思考的能力,明白自己的金融决定是否符合自身的风险偏好,知晓并承担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结果,三思而后动。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编辑:杨晶贻 余嘉欣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