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形成增長新動力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不僅推動企業加快復工復產,而且在謀劃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來推進經濟增長。但要更好地發揮“新基建”的作用,還需進一步厘清“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關系,分析“新基建”促進宏觀穩定的重要條件。
“新基建”能否真正實現既定目標,核心在於能否順利出現技術革命。如果“新基建”投資符合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方向,那麼“新基建”投資將有助於促進或者加快技術革命的出現,助力促進經濟發展的生產力加速變革就值得期待,但如果“新基建”投資偏離經濟社會發展軌道,那麼新技術革命可能就無法如期出現。從這個角度看,“新基建”實現既定目標的前提是政策制定部門能夠有效研判下一輪科技革命,隻有認清未來科技革命的方向、演變路徑及重點領域,才能有效地推動“新基建”有的放矢,這樣的“新基建”才能形成經濟發展新動力,否則可能會出現巨大浪費甚至巨大損失。
然而,技術創新是小概率事件。觀察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技術革命往往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等微觀主體通常不願意進行大規模研發創新的投入,世界主要國家大多注重對研究創新的支持,以提高企業等微觀主體的創新意願,但政府的介入未必就能實現加速技術創新或者技術革命的目標。新能源汽車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高度重視增加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以期待引領或者掌控新能源汽車技術前沿。但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在電池材料等重要領域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仍不明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得靠政府強有力的補貼。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多年發展並未實現既定目標的事實表明,新能源汽車等技術革命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相關領域的投資也就值得審慎評估。
除了新能源汽車的創新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外,近幾年不少國家對3D打印及數字貨幣等方面也進行大量投資,這些領域也尚未實現既定目標,表明“新基建”所面臨的挑戰主要就是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在未能有效研判技術創新前景之前,大規模的“新基建”投入必須比較謹慎,特別是盲目針對某些專門的行業或者領域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或者補貼,可能無助於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且還會產生負面的沖擊。從世界各國創新實踐來看,完善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促使全社會形成萬眾創新的局面,技術創新乃至技術革命就可能在微觀主體全面創新實踐中出現,從這個角度看,促進“新基建”發展的政策重點就在於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一方面,“新基建”要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或者技術革命創造高效安全可靠的互聯網環境,為各種相關創新提供可試驗、可運行、可兼容等要求的實驗環境。從這個角度看,通信網絡建設將成為短期“新基建”的重點內容。通信網絡建設重點要部署比4G更為先進的5G網絡,但並非全國范圍內都大規模部署5G,因為5G網絡的相關應用尚不明確,目前不少應用在4G環境下已經能夠得到普遍廣泛的使用,而且不少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仍然局限於概念,在此背景下,可以先考慮在一線城市或者重點城市部署5G網絡,推動建設各種相關的重點實驗室,待相關應用創新較為成熟之后再向全國范圍推廣。與此同時,必須密切關注6G等新的網絡技術發展,確保為未來新的技術創新提供最好的互聯網環境。
另一方面,“新基建”要著力營造推動各領域創新的產業環境,特別是為“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創造各種應用場景。5G等高效網絡的不斷發展,為未來各種其他產業對接互聯網創造重要的基礎。如果各個產業的業態足夠完善,那麼“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就有望催生出各種新的應用,這也是近年來世界不少重要創新的基本模式。對此,“新基建”推動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方面的建設,就成為未來很重要的內容。當然,相關建設應本著成本與收益平衡的角度穩步推進,可以考慮選取部分城市作為試點,有些城市重點部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有些城市重點發展大數據中心,為線上線下融合創新創造環境。
總體來看,“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區別,又有內在聯系。相比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顯著特點是側重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技術創新,與技術創新相關領域的大量投資有助於擴大內需並拉動經濟增長,大規模技術創新引發新的技術革命,有助於推動生產力較快發展,為經濟中長期增長培育新的增長動力。“新基建”具有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邏輯,技術創新或者技術革命成為發揮“新基建”穩定宏觀經濟作用的關鍵。但技術創新或者技術革命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新基建”重點並非針對專門行業或者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而應著眼於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特別是著力發展優化技術創新的互聯網及產業環境。
下一篇:如何夯實社區治理的群眾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