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料 轻松解读汽车圈
天涯君的朋友小程最近非常郁闷:
去年上半年奔着高薪从传统车企跳槽到某造车新势力,结果从今年1月份开始,公司就发通知说工资延期发放,至今已经三个月没收到工资了。
在某传统车企就职的小李也同样郁闷,原本月月双薪的公司已经准备减少绩效薪酬。无论还是小程还是小李,他们的遭遇在当今的汽车行业,可以说都不是个别现象。
汽车人该如何应对寒冬?
乘联会数据显示,1-2月累计销量196.9万辆,同比下降41.0%。全年的预测增长率-8%。毫无疑问,汽车行业更严酷的寒冬来了。
事实上,即便没有这场疫情,受制于电动车、未来研发等大量投入,减产、裁员是全球传统车企的主旋律,2019年,福特先后关闭3座工厂,裁员约1.6万人,预计今年年底之前还将裁减1.2万人;汽车发明者,戴姆勒奔驰也不可幸免,为了加强成本管控,奔驰也计划裁员1.5万人。过去的一年,全球汽车行业已抛弃超过10万行业人士,今年这个数据还将进一步放大。其实不管是奔驰、福特、日产,在寒冬面前都走了相同的路:将风险全部转嫁给员工。
而即便是疫情当前,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国内传统车企在关键时刻则选择了另一种处理方式:用绩效薪酬将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旗下大通、通用、大众、汇众等一干公司首先曝出调整绩效奖金,随后包括北汽、江铃等也纷纷效仿。和国外车企动辄裁员相比,孰优孰劣可见一斑。
经营者与员工齐心协力才是上策
那么该如何评价放弃裁员选择调整薪资绩效的做法呢?
我们先来看看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做法。
1974年,日本遭受石油危机的冲击,稻盛和夫决定从社长到系长全部降薪30%-7%。第二年,受影响的冲击还无法完全摆脱,稻盛和夫又向京瓷工会提出了冻结加薪的要求。
通过经济萧条期的考验,京瓷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巩固,1975年9月京瓷股价超过了长期雄居日本首位的索尼,成为了日本第一。稻盛和夫认为,这是经营者与员工齐心协力共同经营所取得的成果。
稻盛和夫还指出,萧条来临,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发奋努力,就可以造出像竹子那样的节,这种“节”越多,企业就会变得更加优秀。
实际上,这些强化绩效管理的车企,其初衷和稻盛和夫可以说如出一辙,正是想激发企业内部这种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的战斗精神。
这种做法也赢得了内部员工的理解 。
某车企研发部的一位工程师张盛(化名)告诉天涯君,自己当初确实对公司的薪酬变化颇有微词,但变革也意味着机会:“毕竟行业大势个人的力量不可阻挡,只有当企业真正挺过危机,员工才能生存。有了危机感,大家都想着把事情做好,拿到更高的绩效。”
某车企市场营销部的杨涛(化名)则表示这件事根本就没有理解与不理解之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薪酬随着大环境进行调整是经济学的常识,你说公司效益好的时候给你发福利 ,效益不好还给你发各种福利 ,这个企业如果能生存下去就是怪事了”。
当然,也有部分员工始终不理解这种变革,因为个人利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所抱怨,这也正常。
车企和员工都需要自我变革
对于车企来说,当然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如果在寒冬之下还沿用之前鼎盛时期的薪酬政策,企业肯定无力承担,最终无法持续生存,员工当然也会跟着受到影响。从长远来看,无论对员工还是对企业本身来说,选择在这一时期调整绩效管理体系,都是必须的选择,都是好事,危机之下,车企和员工都需要加快自我变革,适应市场变化。
事实上,无论是三星集团,还是富士康、华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这些一流企业都是绩效管理最忠实的执行者,甚至,它们引入了更为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将绩效目标的实现推向极致,来扭转原有的僵化体制,激活公司的内部竞争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反观诺基亚、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固执于原有经营理念和绩效模式的大企业,躺在功劳簿上,在危机面前停驻不前,最终无一例外的陷入困境。
对于员工来说,企业只有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首先活下来,危机过去之后,才能给员工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待遇。
当年稻盛和夫在京瓷业绩上升之后,不仅将定期奖金大幅提高,而且再支付临时奖金,还实施了2年分的共22%的加薪,员工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总 结
在来势汹汹的全球疫情面前,在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车企不简单粗暴地裁员,而是基于市场规律,调整薪酬体系,强化绩效管理,设定和企业业绩相关联的个人收入制度,无疑能建立员工和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进而激发企业创新、释放组织活力,让企业更从容应对任何市场变化。
冬天越是严寒,春天越是樱花烂漫。企业和员工也是一样,要把逆境作为动力,实现更大的飞跃。相信只要车企与员工都拧成一股绳,成为像稻盛和夫所说的“节”,节节向上,危机一定可以很快度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汽车天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