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探索走出一条洞庭湖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那么,这条“新路径”怎么走?笔者认为,可从六个方面着力。
一、加快新基建。众所周知,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蓬勃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抓住和利用本次发展机遇,建设好“智慧洞庭”和“洞庭湖快捷交通圈”。环洞庭湖各市、县(区),要积极在国家和省一级层面争资立项,并加强招商引资、自筹部分资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环洞庭湖区的“5G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奠定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础并拉动经济增长。
二、培育新主体。厚植乡村振兴“原动力”,是实现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大力发展新乡贤文化,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让各类优秀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返乡创业;同时,要以更大的力度向农村输送优质选调生与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并且,要以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返乡定居并投资置业;还要以更大的力度培训有潜质有美好愿景的现有中青年农民。
三、适应新需求。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已经成为新时代大都市圈普遍的新需求。洞庭湖区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要走“食品”到“商品”到“礼品”到“保健品”这一转型升级发展路径。在种植全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而采用生物制剂、有机肥以确保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和营养价值。在加工过程中,尽量使用物理方法,做到零添加。可以预见,在实现了全面小康、很大一部分人迈入富裕阶层的新时代,优质高端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四、运用新智能。在空壳化、空心化日益显现的部分乡村,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奠定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然后,要在推动新基建、培育新主体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与管理。还可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智能管理等新兴技术技能,实现生态农业无人化、智能化管理。这样,可以化解乡村壮劳动力越来越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困局,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五、融成新业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通过“文化+”“旅游+”“创意+”,把产业做精、文化做特、环境做美、人气做旺、电商做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通过举办“稻田上的艺术节”“稻田上的自然课堂”“稻田上的露营节”等等节会,实现休闲观光、户外活动、宜居养生、精品民宿、乡村艺术等同步推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新型全产业链模式。
六、开发新动能。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阶层日趋多样化,如何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根据未来市场不同人群的需求组织有效生产,就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该区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第一大湖,尤其是下塞湖整治案例,还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拆违、拆迁、关停并转行动,彰显了大党大国的时代担当。因此,可以此为基础,打造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做活“大美洞庭旅游”,带动湖区生态发展。还可依托长株潭大都市区,利用现有的循环产业园,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农业废品加工产业,创造性地利用芦苇、秸秆发展生物质燃料产业,促进绿色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契机,大力发展安化等县的中药材产业,并用洞庭湖区的优质短绒棉花发展医护用品生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