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在申论考试和面试考试中,对于理论政策的考察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和特点,尤其是十九大报告所体现出来的国家战略重点的布局,重要政策的方向,成为测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众所周知,在实际考试中,对于理论政策体现最为明显的地方在于文章写作题目上面,小题对于材料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很难有材料之外的发挥,而在作文中,对于材料案例的剖析和解读,对于当前社会实际的联系,都离不开对其背后理论热点的体现和引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尤其是文章写作的结尾部分,是最容易体现理论高度,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地方。
在结尾的写作中,很多考生存在两个最为常见的问题:一是结尾的升华、拔高缺乏,相应的,这篇文章的理论高度,自然也就难以体现了。二是结尾的升华过于空洞抽象,任何话题,最后都能够归结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中国梦”“新时代”等话题上面。这种脱离话题本身无限拔高的做法,也是会引起阅卷人反感的。那么,如何在结尾的升华中,既体现理论的高度,同时又不至于过度拔高,导致空洞呢。
正确的做法是在结尾的升华过程中结合最新的热点政策和国家战略,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对于材料表面案例更为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结尾部分对于整篇文章的论点进行总结和回扣之后,结合相关的理论政策内容,将我们所阐述的话题和政策方向相结合,体现理论高度。
以2017省考作文为例,整篇文章,也是材料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的总论点和核心观点是“保护生态美景,推动生态建设”。在很多考生的文章中,尤其是在结尾中,要么只停留在对秦岭生态美景的保护上面不做升华,要么又要联系“中国梦”大谈特谈,但其实,我们只要看到起背后的政策理论和国家战略,问题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如:
随着“绿色”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健康发展的重要底色,随着“生态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美丽中国”作为生态建设的宏伟目标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生态环境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底色和民生建设的亮色,唯有保护生态美景,方能呵护美好家园。
在这个结尾中,我们结合了国家关于生态建设的政策内容,体现出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高度。而另一方面,这种知识的积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也不算难事,大家只需要在网上搜集关于十八大、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的解读,就可以看到国家建设的重点领域了。希望我们从中有所收获,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