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开平努力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开平坚持绿色发展,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大沙茶产业呈现新气象。 大沙党政办供图
开平市集中力量拆除交通要道沿线违建。
开平市大沙镇黎雄村委会大塘面村地处大沙河水库边,这里群山环抱,碧水荡漾,湖边湿地白鹤翩翔,油菜花田蜂飞蝶舞,绘就了一幅唯美的中国山水画。走进大塘面村,迎面而来的是宽敞的休闲广场、干净平整的道路、崭新的文化礼堂、整齐的楼房……近年来,大塘面村发生了蝶变,如今正以独特的美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大沙镇大塘面村所呈现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优美画面,正是开平市努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3月19日,开平市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交通要道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提出,开平各级各部门要统筹推进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及推动经济发展“六结合”工作。
A 把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列为重点工作
早在去年初,开平市委书记庞正华就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开平将认准方向、错位发展,在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源禀赋基础上,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更高层面、更大格局上力争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开平提出,以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今年1月13日,中共开平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工作报告将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工作列入开平市今年的重点工作。日前,开平市更是成立了高规格创建工作领导组,全面统筹“两山”基地创建,为开平市的创建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那么,什么是“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据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简称“两山”基地,是生态环境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同步开展、同步考核、同步命名的一项创建评选工作。
据了解,“两山”基地的创建并无硬性指标,更侧重于具有典型“两山”转化模式。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规程(试行)》(环生态[2019]76号),“两山”的申报要求主要有四点: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扎实;“两山”转化成效突出,具有以乡镇、村或小流域为单元的“两山”转化典型案例;具有有效推动“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近三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类专项督查未发现重大问题,无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据统计,从2017年到2019年,生态环境部已完成并命名了三批共52个地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每一批次的命名地区数量逐渐增加(第一批13个,第二批16个,第三批23个),且除浙江省外,其余各省命名地区数量为1个。广东省东源县、深圳市南山区分别于第一批、第三批成功创建“两山”基地。根据分析,申报成功的地区各具特色,如包括有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的地区,如浙江省丽水市、四川省九寨沟县等。
B 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拥有众多优势
要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开平拥有哪些优势和条件?又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全市1833座碉楼错落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见证百年华侨历史文化交流,也是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寻根游子归心在开平落地归根的活文物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两山”转化成效突出。“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粤港澳大湾区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第一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积极谋划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资引智创新创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
开平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坚持“五位一体”,将开平打造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解得了乡愁,当前可许,未来可期,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开平。
开平市以环境保护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利民惠民,共筑绿水青山本底资源禀赋。据介绍,近年来,开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整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县级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提前完成并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组核查,彻底解决饮用水源地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了全市5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进一步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开平蓝”获得市民广泛认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为42.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2平方米,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开平市以守护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保护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景观——碉楼,传承侨乡文化。开平市以争创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强力推进碉楼群周边人居环境整治,吸引大批港澳青年、海外华侨前来参观考察,凝聚了侨心和民心。开平市的世遗文化、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和生态效应,彰显了人文湾区、休闲湾区、绿色湾区的独特魅力。
开平市以开发赤坎古镇旅游项目为驱动,打造华侨文化窗口,促进文化交流。2014年,“赤坎古镇旅游项目暨新城镇建设”项目启动,投资总额66亿元,有着680座极具岭南风情的骑楼古镇,将变身多维度展示华侨文化、彰显人文湾区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开平市以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推进生态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传播侨乡文化。开平市印发并实施《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域旅游规划》,连续8年入选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全国第9个、广东省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落户开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向深入。近三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类专项督查未发现重大问题,无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现在,开平市初步形成了守住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留下最美乡愁—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汇聚侨乡智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的发展模式。
#p#分页标题#e#据悉,在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方面,开平市主要有四点思路。一是以赤坎古镇为龙头,打造海内外华人华侨文化交流与创新创业样板地。二是以绿色产品供给为目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和马冈鹅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端品牌,助力解决老百姓的经济出路问题。三是以全域旅游开发为模式,开展“碉楼与村落、生态环境、赤坎古镇”特色旅游。四是以翠山湖科技园为主战场,打造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到粤西的农业过渡的城乡接合部转移基地。
去年10月15日,开平市“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经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核通过,并推荐至生态环境部作为广东省“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两个地区之一。
C 开平全市总动员开展创建工作
开平市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工作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平全市各地也干得热火朝天。
如开平市塘口镇,积极开展乡村环境美化绿化工作,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美丽田园,百亩格桑花田就是成效之一。同时,塘口镇开展碧道建设工程,计划建设一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城镇型生态廊道。据悉,塘口镇碧道建设项目从立园至自力村碉楼群,总建设长度6.4公里,总投资约2560万元,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正在建设粮仓公园河段和立园河段,建设长度为2.6公里,投资1040万元,于去年9月动工,预计今年12月完工。
开平市大沙镇坚持立足生态、产业融合,打造“两山”理论实践示范镇,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该镇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了大塘面村等远近闻名的“样板村”,集中力量打好畜禽养殖攻坚战,集中力量整治好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大沙镇通过处理好山与水、种与养、主与客的关系,整合“食、住、行、游、娱、购”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体,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集观光、休闲、饮食、住宿、度假于一体的山清水秀、花香茶酣特色小镇显雏形,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态旅游体验。
开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邝积康曾提出:“整个大沙镇应该像杭州西湖边的龙坞茶镇,蓝天白云茶园,小桥流水人家,周末大家来溪边喝喝茶,聊聊天,湖边骑骑单车,带些手信回去。大沙的未来,将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储藏、交易全产业链,努力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天下茶仓’。”
3月19日,在开平市召开的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针对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和交通要道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邝积康提出,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平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及推动经济发展“六结合”工作。
开平将分级分类,分步实施,把全市各镇(街)、管委会交通要道沿线划分为典型示范段、优化提升段和攻坚突破段三类,通过集中整治、综合治理、巩固提升三阶段分步实施,重点整治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G325、省道S274、省道S273、县道X555(赤马线)、环城公路和开平大道等沿线人居环境,实现4月20日前初见成效、6月底前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面提升开平市全域人居环境。同时,水口、月山、沙塘、苍城等镇要自加压力,抓好沿途工业园区的环境整治,达到干净整洁、美化绿化的要求。
同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一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政道路等道路主管部门和开平市公安交警大队要继续抓好道路安全整治和路面提升改造。二是各镇(街)、管委会要压实村(居)委会和企业的责任,加强领导,发动各村(居)委会落实村集体出租农田、物业等的环境整治工作,发动各企业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环境整治落实到位。要深入发动,平稳推进,加大宣传力度,迅速组织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工作,通过线上宣传,与各镇(街)、管委会线下宣传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发动群众,争取群众支持,提高群众参与度。要注意工作方法,坚持平稳推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把好事办好。
文/邓少军
★相关链接
拆除违建、清理垃圾……
开平强力整治交通要道沿线人居环境
伴随轰隆隆的响声,一处处占据交通要道沿线多年的违建相继倒下——3月23日,开平市多个镇街同步开展强力整治交通要道沿线人居环境行动,拆违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据悉,开平市内的G325国道、S274省道、S273省道、县道赤马线、环城公路、开平大道、北环东延线等交通要道沿线的违建将在近期拆除,助力乡村振兴。
在当天整治现场,大型勾机对交通要道沿线的乱搭乱建进行拆除,工作人员挥动锄头和铁铲,对道路沿线两旁积存的生活垃圾、树枝树叶、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等进行了全面清理,长沙街道、龙胜镇、水口镇等多个镇街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了解得知,日前,开平市通过“打擂台”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交通要道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其中,针对交通要道沿线两侧的乱搭乱建等环境“顽疾”,前期,开平市农业农村局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要求,对辖区内交通要道沿线环境卫生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迅速组织对道路沿线环境卫生的全面整治。
开平市农业农村局以辖区主要交通要道沿线为重点,围绕“廊道”周边垃圾积存、乱扔乱倒、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污水乱排、车辆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治理、乱搭乱建治理、违法广告治理、田间“看护房”整改提升和绿化美化生态景观提升“三治理两提升”行动,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美观、和谐的人居环境,树立美丽干净整洁新形象,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这些交通要道沿线两旁存在各类乱搭乱建,不仅严重影响沿线风景,更破坏乡村规划、侵占公共资源。开平市农业农村局以此次整治行动契机,精心组织、周密谋划,计划近期一举清除沿线的违搭违建,为下一步美化沿线环境,建设开平市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奠定良好基础。
#p#分页标题#e#“我们通过发挥牵头部门的工作职能,做好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同时,做好跟踪服务,落实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开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国昌表示,该局还做好交通要道沿线“看护房”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好“看护房”整治提升指引,并推动各镇街落实。
当天,长沙街道打响了交通要道田间“看护房”整治的“第一枪”。“我们计划用两天的时间,整治63间乱搭乱建的‘看护房’。”长沙街道办事处主任朱乔表示。
“针对S274省道沿线乱搭建、乱堆放现象,不留死角,逐一整治,让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留得住、留得久,让环境卫生更整洁干净、镇区‘颜值’再提升。”龙胜镇镇长方根伦表示。
(文/图 敖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