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20日电(记者 陈静)2019年地方志理论研讨会20日举行,专家学者聚焦“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当代应用”。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落实“一直将地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学科建设作为必须持续推进的长久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当代应用”的学术盛会。
来自全国地方志系统、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地方志和地方史专家学者30多人,就方志学学科基础、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方志概念史、方志校勘学、方志文献、方志文化交流和方志传播学理论构建、地方志研究最新动态、新时代方志学科体系建设、新时代方志观和方志文风、如何发挥地方志在公共文化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若干上海地方史专题等方面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切磋,总结地方志编修实践规律,进一步深化地方志理论研究,提升地方志学术水平,加强方志学科建设,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在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守中实现更大的担当。
据了解,创新编著《方志学述论》,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落实“一直将地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学科建设作为必须持续推进的长久任务”的另一重要举措。截至11月底,《方志学述论》初稿已经完成,包括方志学基本范畴、方志学基本特征、方志学基本问题及研究内容、方志学研究对象、方志学研究方法、方志学理论基础和理论属性、方志学理论体系、方志学基本原理、方志学历史源流、方志学主要流派、方志学成果形态共11章内容。
2019年4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全系统1市16区地方志工作机构科研力量在复旦大学专家指导下,开始启动《方志学述论》研究和编写工作。通过对方志学科涉及的范畴、特征、问题、对象、方法等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包括撰写学术论文、形成《方志学述论》专著等,同时培养地方志理论研究人才,形成稳定的方志学研究队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在编著《方志学述论》时,坚持创新,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挑战“无人区”、敢于突破固有观念。
编修地方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历史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据悉,虽然中国地方志编修历史悠久,方志理论和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却落后于地方志实践数百年。
上海地方志发展历史悠久,在全国地方志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方面表示,该部门高度重视地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学科建设,一直将其作为必须持续推进的长久任务。学者们为“方志学”建设发展而努力,为“方志学”在学科之林居一席之地作出贡献。
近年来,上海市地方志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法规制度,切实加强地方志工作法治建设,以编纂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编修上海地方史为主业,以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为创新手段,以服务谋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上海市地方志多项工作在全国地方志中产生了示范作用和较大影响,成为全国地方志战线的排头兵、先行者。
自2016年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携手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性地方志理论研讨会。2016、2017、2018、2019年的研讨会各具特色,方志学方向的文章逐年增多,入选论文作者的专业水准明显增高,教授、博士后、博士众多。中青年专家学者在入选论文作者队伍中占比较高,方志学研究后继有人,方志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据了解,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还通过着力打造一年一度的“上海地方志论坛”;设立省部级的上海社科规划(地方志专项)课题;办好地方志学术期刊《上海地方志》,搭建理论研究平台;与复旦大学合作开设两年期研修班,组织地方志理论培训;集全市地方志系统力量,着手编纂《方志学述论》等理论著作;依托上海市史志学会和年鉴学会,围绕志书、年鉴、地方史主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等举措,稳步推进地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科建设工作。
据悉,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潘捷军,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巴兆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英聘分别作《对方志学学科基础的再度审视》《晚清以来“方志”与“地方志”的概念史考察》《方志地图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应用》主题报告。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方面透露, 将着重开展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会建设等方面工作,尤其是与复旦大学合作,打造地方志学科建设基地,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志系统的地方志与地方史专家学者,定期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拓展地方志理论研究的渠道与空间等。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