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策要直抵人心,宣讲员就不能只“照本宣科”,要讲得有意义,也要有意思;要精准传达,也要注意形式
这阵子,25岁的廖志洲多了不少“副业”。写故事、编剧本、说评书、讲相声,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我不禁好奇,一个基层理论宣讲员为何要下大力气学这些“花活”。
在我的印象中,理论宣讲就是要正襟危坐、条分缕析。见我不解,廖志洲打开了手机,屏幕上闪出一段视频。“您各位在家没什么事,到我的直播间来听一听、聊一聊。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三叟战病魔’……”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把理论宣讲阵地转移到了直播间。
刚到安徽广德各地做宣讲时,廖志洲说,他也循例办讲座、开报告会,但观众大都是老人和孩子,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有时候自己讲得满头大汗,中场休息过后,不少观众就提前离场了,好不尴尬。后来,当地干部告诉他,年轻人忙着工作没时间听,老人、小孩到场却又听不懂。
“宣讲怎样才能入心入脑?”廖志洲陷入思索。党的政策要直抵人心,宣讲员就不能只“照本宣科”,要讲得有意义,也要有意思;要精准传达,也要注意形式。
受疫情影响,廖志洲无法开展线下宣讲,火热的网络直播让他茅塞顿开。何不利用线上直播来吸引年轻人参与?
说干就干,他购买直播设备,精心准备内容,不料2月份第一场直播就遭遇了“滑铁卢”。“只有20多个网友在线,效果不理想,还有观众留言说我在直播间里念材料,没意思。”廖志洲发现,线上直播压力更大,讲得不好,观众随时用脚投票。
接下来的时间,廖志洲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优势,精心打磨直播脚本,写评书、说相声,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宣讲理论。渐渐地,直播间里的粉丝越来越多。
“别人是直播带货,我是直播带理论,一个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一个让群众头脑活起来。二者目的不同,但手段相似,都是要先让群众看得懂。”廖志洲感慨道,疫情给他的理论宣讲带来了挑战,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不足,进而调整思路,危中寻机,打开新局面。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搭上新媒体传播的快车,让理论宣讲出新出彩,和受众形成有效互动,这是每个基层宣讲员都需要深入思考的时代命题。要让宣讲吸引人,有“料”还要有“趣”,把道理讲新讲透讲活。当然,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和泛娱乐化倾向也要引起注意,不能片面追求“吸粉”,而忽视了理论传播应有的精神内核。
上一篇:讲好理论,也能圈粉
下一篇:望海楼:海南自贸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