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作战理论创新脉动
作战理论是军事理论的“脊梁”和“龙头”,全面推进作战理论创新是军事理论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创建与世界一流军队相匹配的作战理论,必须紧盯形势变化,把准作战理论创新的时代脉动。
紧盯对手之变,加强对抗性创新。敌我对抗是研究一切作战问题的逻辑起点。主要作战对手的情况及变化,是我们开展战略形势判断的基点,更是作战理论创新的着力点。过去,我军立足敌我力量对比实际创造性提出的“十六字诀”“论持久战”“十大军事原则”“零敲牛皮糖”等一整套战略战术,指导我军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战绩。今天,我军要打胜仗,仍要紧盯对手的作战理论、组织形态、人员素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现状及发展趋势,坚持对手最怕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对手最希望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偏不怎样做,切实以敌为靶、以敌为师、以敌为鉴,坚决避免作战理论研究不看对手、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盲目跟风甚至简单模仿外军的现象。要针对不同对手、不同方向、不同战场,切实形成一批实用好用管用的战法创新成果,不断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理论体系,确保一旦有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即刻取得见兔放鹰之效,真正实现知己知彼、先胜后战。
紧盯实践之变,加强时效性创新。实践是理论之源,新实践孕育新理论。我军多年未打仗,直接的战争实践经验较为匮乏,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军队实战化军事训练的伟大实践中,也同样会面临许多新使命带来的新课题、新斗争带来的新课题、新体制带来的新课题,比如“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建立、新型合成部队战术运用等课题。面对强军实践中的矛盾问题,作战理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坚决克服理论研究驰于空想、骛于虚声、炒作概念等现象,真正敢于直面难点热点焦点,围绕提高理论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强集智攻关,尽快展开提出需求、创立概念、建设模型等一系列理论创新行动,并适时固化作战理论成果,使之及时进入决策、条令、大纲和教材,切实“落地生根”,为强军兴军实践和打胜仗当好理论铺路石。
紧盯技术之变,加强机理性创新。习主席曾指出,有些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研判战争之变,探索打赢之道,须从技术原理上寻求机理性答案。金属化、火药化、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直接催生了新式武器装备和相应的战争形态,推动形成了与之匹配的作战制胜机理。当前,信息化战争形态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阶段,正朝着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发展,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对战争制胜机理又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战争肯定不会在上一场战争的延长线上,必须坚决摒弃用传统习惯思维研究现代战争的做法,要善于借鉴复杂系统科学基本理论,从技术性机理性角度研究理论问题,并能及时捕捉技术发展的“拐点”,实现在“拐点”处弯道变速超车。要大力加强原创性、前瞻性、预置性理论探索,切实把作战制胜的原理、规则、路径、方式、方法研究透,为作战理论创新插上一双科技的翅膀,走开一条理论和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
紧盯方法之变,加强机制性创新。毛主席讲:“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推进作战理论现代化,必须解决过河的“桥和船”即方法问题。当前,我军很多作战理论上下“一般粗”“不落地”,很大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简单、程序手段不科学、检验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因此,作战理论研究要树立军民融合的观念,善于借助和及时引进地方相对成熟且先进的虚拟现实、模拟仿真、验证评估等新兴方法,实现作战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理论推导与技术验证相结合,先进理念与条令大纲相结合,创立“需求研究—提出概念—实验室推演—实兵演练—检验评估—反复迭代—进入条令大纲”的闭环理论创新模式,固化作战理论生成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作战理论成果的认可度、权威性和科学性。
王荣辉
解放军报
上一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人民的理论”在新时代的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