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如何以有力举措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笔者认为,应当本着进取的态度和合作的精神,在社会生产力的“工具箱”中,善于挖掘潜质,寻找动能,发挥优势,充分运用当代生产力的崭新内涵和宽阔外延,激发活力,推动发展。
一、从科技企业家实践中挖掘科技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有深刻认识,也能感受到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对生产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推动。从信息智能产业看,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正加速现实生产和数字社会的进程。从我国科技的广泛运用看,伴随高速铁路、高速计算机、数字技术、5G网络、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科技领域的持续探索和相关产品不同程度的进入产业化,可以憧憬我国发展的广阔前景。
社会的发展到处体现科技生产力的功效,那么科技生产力的关键在哪?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推动科技进步的,是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资金支持、政策环境。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落脚到科技型企业家的实践。近年来,华为在遭受打压中举世瞩目,从一个强国与一个企业的不对称较量中,人们感受到华为的强大,感受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不平凡。任正非不完全是科学家,但他是典型的科技型企业家,或者说是最懂科学家的企业家。任正非在经营过程中,吸引、重视、培养科学家,注重汇聚精英,投资科技。华为全球18万名员工中,研究人员占45%,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仅2018年投入研发150亿美元。可见,华为不仅是个庞大的企业,更是个科技王国。像任正非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家,大多都有一定的科技背景,有超强的项目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组织研发领导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吸引科技人才,大胆放手使用专家,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待遇,为科技专家排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充满精力地去研发,并给他们鼓劲加油,让他们感觉到自身价值所在。这是对科技生产力最强的赋能。他们的这些行为习惯,强烈地影响到企业,变成企业的制度、文化和环境。可见,注重和培养科技型企业家,就是为科技创新赋能,是推动科技生产力的关键。
二、从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中探寻高效合作的新动能
随着全球化、互联网和快捷交通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共同体看上去是组织方式,属于生产关系性质。其实,它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并在它的深层蕴藏着潜在的生产力。马克思说,“共同体本身作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而出现”。人们在集体意识、一定规制和互惠条件下,优化配置,结成共同体,具有单独个体劳动者无法比拟的力量,正是个体的合作产生了一种新的生产力。马克思鲜明指出: “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的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人类的合作经历了不同阶段,不仅体现生产力,也反映生产关系;不仅产生自然共同体,也由之而上升为社会共同体。
现行秩序下合作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反映了现实的生产方式。微观看,劳动者的调配组合,是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可用最少的劳动量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效益产出。宏观看,劳动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组合与配置,带动了其他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极大提高了世界生产力,形成世界经济共同体,增加了世界财富。但是,这种国际合作没有摆脱马克思说过的以生产交换价值为目的的资本共同体、货币共同体、交换共同体、劳动共同体等,极易产生合作的不平等。比如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贸易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造成环境的破坏,甚至常常出现垄断和霸权,不惜践踏规则,破坏秩序。这些现象说明资本的历史局限,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中的矛盾。因此,追求持续、和平、共享的发展,就需要伴随全球化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超越之前社会共同体的思想,从物质生产出发探讨共同体规律,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揭示了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方向,是人类追求的长远目标。就当代而言,利用人类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变成地球村的条件,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合作,可以在新条件下释放出生产力的新动能,提升社会生产率,有利于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中推进世界发展。
三、从“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正能量”中激发新动能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现了生产力要素及其外延因素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生产社会化的更高水准。世界各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各经济体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命运与共,形成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价值链系统,促进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国际间快速增长,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生产力要素配置的合理化、经济化、最优化。我国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有效促进了新科技的广泛运用和产业化,呈现出更多的应用场景、明显的创新优势、强劲的发展势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数字经济占比持续扩大,信息智能产业得到拓展。事实上,越是市场纵深广、层次多、消费需求多元,越有利发展生产的规模、多元、层次结构,越能够给产业生存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包容的生态,更会体现价值链上的“高性价比”优势。
我国生产力广泛地参与世界市场,展开多要素结合的实践,促成了生产稳定、供应稳定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待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市场公平竞争,使我国的全球营商环境位次迅速提升,对全球企业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因此,突出产业链供应链,确保链状结构开放稳定安全,就是在挖掘生产力的内涵,延伸其外延,促进各国优势互补共享发展,“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正能量”。
上一篇:村级“微”巡察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与“四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