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机制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党的发展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系列科学的创新机制。
一、文献编辑机制:编辑出版党的重要文献,把这些文献作为进一步理论创新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先后编辑出版了《周恩来选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等著作;出版了《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出版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权威学习纲要和读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编辑出版了《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等重要文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论著,以及《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等几十种论著,还组织出版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4年版、2016年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
这些著作、文献、纲要和读本的出版,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些文献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观察世界的新视野,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回答好这些课题,就会推进理论创新。
二、学习机制:中央领导层建立学习制度,以制度化的学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学习制度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自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确立集体学习制度,这一制度越来越丰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从2002年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到2007年10月,一共58个月,学习了44次。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举行了33次集体学习。
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截至2020年12月11日,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26次集体学习。在这些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很多新理论。2019年6月24日下午,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形成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富思想成果,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从严管党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接受人民监督,不断纯洁党的思想、纯洁党的组织、纯洁党的作风、纯洁党的肌体,等等。”这是对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的高度概括。
三、党代会和全会机制:以代表大会报告和全会决定为基础推进理论创新。
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重要理论创新的载体。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往往围绕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都是以理论创新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重大理论突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则是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四、纪念活动机制:利用各种重大纪念活动推进理论创新。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我们党成立28周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纪念和庆祝改革开放大会上的讲话中有很多理论创新。1998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十一个必须”。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阐明了“十个结合”。2018年12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九个必须坚持”。
五、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化解风险中进行理论创新。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给人们提出尖锐的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必须有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社会主义阵营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这使我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其中之一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树立协调的发展观。这直接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看到,正是在2003年4月广东发生“非典”疫情期间,胡锦涛同志赴广东视察,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p#分页标题#e#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中国克服重重困难,“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0年我们党提出了很多的理论创新,例如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这五个认识是具有重要理论创新的认识,是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