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应该怎么讲?
打官腔?正襟危坐?满脸严肃?
这些都OUT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论宣讲不来点创新怎么行
理论也可以年轻态
一批热忱于理论宣讲的青年人走上了台前
他们,充满朝气与活力
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
他们,代表官方,不打官腔
他们,让理论充满了时尚气息、时代元素
半月谈新媒体中心打造的
30集《理论达人讲解新时代》微视频
2019年4月24日正式上线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
请看第九集微视频
《梦想的接力》
梦想的接力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欣玉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远离家乡开启求学之路,他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6年,27岁的李大钊为《晨钟报》创刊号题写发刊词时,他写下:“索我理想之中华”。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前往日本留学之即,面对前来送别他的友人,他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我们常常说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在个体生命与恢弘时代的连接中,我们要做什么?
170多年前,它是救亡图存,是唤醒民族精神……
90多年前,它是走进生命幽谷、开创国家出路的中国共产党……
70多年前,它是披荆斩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广阔天地中投入新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生命……
40多年前,它是脱贫脱弱,是追赶世界;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带给中华民族、带给中国人民、带给中国共产党的新面貌……
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土地上的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做梦的权利,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探索。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今天,于每个人而言,这个梦想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是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每一个平凡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超越父辈的可能;是我们在拥有做梦的权利之外,还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舞台和机会。
但我们也要知道,这个梦想的实现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无数个坚定、自信的你我奋力前行。回首过往,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目标逐渐实现,我们会发现——中国梦的实现,你我其实都在现场。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游子心中那份无处安放的乡愁终得消解;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天”再也不是浩渺宇宙中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一百年前的“奥运三问”终于有了答案;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飞跃终于在新世纪得以实现……
如今,中国桥、中国车、中国路、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的发展,正汇聚成每一个中国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这个梦想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深度参与的切身感受,正是这样的“现场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追梦路上的步伐与信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圆梦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
时代在变,时代的使命也在变。
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的年轻人,就是中国梦新的接力选手。尽管与一百多年前的年轻人相比,我们有着不同的圆梦方式、奋斗轨迹,但我们对中国梦的信仰、我们内心与祖国同行的热情、我们对于中国梦实现的信心却从来不会改变。
历史的传承,奋斗的接力,我们终会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下一篇:钟声:香者自香,臭者自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