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木兰辞》作为史料基础(即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头的那首北朝民歌,在语文教科书中早已有记载,可说是完全错了。由于“木兰”实际上是一个复姓,而这位代父从军的女子的全名,我们已经不知道了。
史家、古文字学家徐[文]中舒在《木兰歌重考[章]》一书中有这样一句[来]话:
唐人写本《广韵》和[自]《通志氏族略》中有[历]“沐兰”二字。二、[史]“沐兰”复姓,虽未[大]见于中原王朝史籍中[全],但在河南商邱的营[网]郭镇有“孝烈将军祠[文]”,原为金代的“昭[章]烈小娘子祠”。
据元代人侯有造的《祠像辨证记》记载,侯见过“古庙中的炉石”,上面刻有文字,大意是说这座祠堂所祭祀的是“营城酒都监乌林答,称昭烈小娘子,宰相木兰公女也”。昭烈娘子叫“乌林答文”,其父叫“宰相木兰公”,可推测“此木兰公必为木兰的复姓,在中原被怀疑为异族”。
"木兰"既是一种非中原的复姓,又能解释为什么中原史籍中没有复姓的历史名人,同样也能解释为什么唐代的《广韵》会将其写成"沐兰",毕竟"译音无定字",而"木"与"沐"在音译时通用,是很常见的。
再进一步考证,徐中舒还发现,《广韵》中说“沐”姓,所用的史书依据的是东汉应劭所著的《风俗通》;而说复姓“沐兰”,所用的史书是南朝宋的何承天所著的《姓苑》。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东汉之前并没有“沐兰”这一复姓(至少中原学者如应劭没有听说过)。因此,徐中舒推测“中国有此姓始于元魏”,即当时鲜卑人拓跋氏在中国北方的统治。
考虑到北朝民歌《折[来]杨柳歌辞》中有“诏[自]诏何力,女子临窗织[历]衣;不闻机音,只闻[史]女子叹息。她是怎么[大]思考的呢?女人在回[全]忆什么呢?婆娘许嫁[网]女,今年无消息”这[文]样的句子,可知《木[章]兰辞》是北朝民歌的[来]起源,并有一个借用[自]、改编、完善的过程[历]。因此,徐中舒推测[史]“木兰在鲜卑之后”[大]。
另外,僧人智匠在南[全]朝陈代光大二年(5[网]68年)所著的《古[文]今乐录》中,也有“[章]木兰无名”这样的记[来]载。
宋人郭茂倩的《古今[自]乐府诗》虽已失传,[历]但其诗中仍有引语。[史]正如我们所知,至少[大]在智匠生活的陈朝,[全]《木兰辞》已由北向[网]南传播,而且智匠也[文]认为“木兰”是姓,[章]她的名字已不可考。[来]
“花木兰”这一今人常用的名称,实际上是明朝文人徐渭在他的戏剧《四声猿》中所创造的。像徐渭这样给自己的英雄命名,自然是要随波逐流,没有任何根据可言。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以“花”为姓,其实就是表示人物出自虚构,因为“花”在古代有迷惑人、虚伪之意。元明杂剧中的“花关索”,即指关索这一角色是虚构的,关羽并没有这样的儿子。对于一些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强行挖掘所谓的“地方史料”,称木兰姓“朱”,姓“魏”,这一说法并无多大讨论价值。
‹‹ 1 2 › ›› 显示全文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本文导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