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时期的《水浒传》中,有四大奸臣,即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被称为“四贼”。那只是小说家的口头禅,不是史实,这一时期确实有奸臣,但也不是四贼,而是“六贼”,那六贼中没有高俅,这是怎么回事?
六贼是北宋末六个奸臣的合称,最早出现在太学生陈东的宣和七年(1125年)的书中,包括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非李邦彦),基本上是宋徽宗时期的重要大臣,他们互相勾结,排斥异己,贪污枉法,造成国家危亡,是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原因之一。这个《六贼》最后的结局并不好,算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蔡京是“六贼”之首,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名流。以进士及第居于地方,后为翰林院编修,改翰林院侍讲,兼开封府知事。很快,他成为了右翼分子,后来成为了太师。
在整个古代史上,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十七年,四起四落也是比较罕见的。蔡京兴为花石纲之役,改盐法、茶法为铸造十大钱,无一为乱政扰民。在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到岭南,在潭州去世。这种死法对他来说很便宜他了。
童贯,字道夫,开封人,是一位太监。初为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珍品,助蔡京为相,蔡京以投桃报李,推荐其为西北巡抚,领枢密院事,掌权二十年,权势内外。那时,人们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母相”。
宣和四年,他率军攻辽失败,损失十几万兵力。最后乞求金兵收复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宣和七年,金兵南下,他从太原逃往开封,随徽宗南逃,钦宗即位,被杀。如果没有他,也许就没有靖康之耻,也没有金兵南下的耻辱。
王黼(fǔ),原名王甫,宋徽宗朝宰相,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王黼能说会道,聪慧过人,巧言令色。崇宁年间,先任校书郎,迁左司谏,以助蔡京复相,后兼御史中丞。宣和元年(1119年)为右都御史。从通议大夫超升八级,升任宰相,这是自大宋建立以来史无前例的。
金入汴京,未等诏命,便与妻逃出,宋钦宗下诏贬他为崇信军节度使,并赐他留在家中。吴敏、李纲请求杀了王黼,此事交开封尹聂山处理,聂山与王青儿的宿怨未了,便派人将其杀了。被仇人杀了,可以说刑法太轻了。
梁师成,出身于太监,籍贯不详。徽宗(赵佶)所立的御史中丞,被封为御史中丞。御书号出其手,又找人仿照帝字的笔迹伪造诏书,于是权势日盛,贪赃枉法,卖官卖职等等,无恶不作,就连蔡京父子,也都巴结他,当时任人称之为“隐相”。
钦宗即位后,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被勒死。
朱勔,苏州人,父亲朱冲谄事蔡京、童贯,父子皆有官。那时候宋徽宗垂意于奇花异石,朱贵人迎上意旨,搜求浙中奇花异石,并以每年递增。治和年间,在苏州设局,耗时数年,勒取花石,从淮河、汴河运至京城,称“花石纲”。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江浙百姓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时,即以斩杀之。在向皇帝效忠的同时,朱贵妃想方设法,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腐化。钦宗即位后,将他削官归田,然后流亡循州,不久又将他斩首于地。
宣和三年(1121年),李彦继任大内监,将杨戬以前收割的田地并入西城所,总共收割了三万四千三百多顷田地,因此破产的人不计其数,他先后杖死良民千余人,京东、河北人民群起反抗。
太学生陈东上书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怨恨西北,朱家怨恨东南,王黼、童贯又怨恨辽、金,创开边之功。“宜诛六贼,传之四方,以谢天下”。宣和七年(1125年),被下诏废除西城所,收回田地。宣和八年(1126年),钦宗赐死李彦。
怎么没有高俅?
从历史上看,高俅的确是个执政官,掌管军政近20年,之所以没有他,是因为高俅和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不是一伙的,他虽然也有许多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名声比上面提到的“六贼”要好一些,所以陈东上书时没有把他列入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