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后人十分熟悉的一部长篇小说,如今它已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几乎人人都读过的作品。其中作者罗贯中就是捧刘贬曹,而小说中的蜀汉则被罗贯中视为汉室的正统继承人。
如今,汉室似乎已岌岌可危,如果没有他的保护,汉室恐怕早就灭亡了。这本小说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诸葛亮了,在其中,诸葛亮神采奕奕。不畏天命,不畏艰险,诸葛亮的才能毋庸置疑。那么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正史中诸葛亮评价怎么样?
看到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很佩服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甚至在刘备死后,他仍尽其所能,尽其所能。
刘备被誉为千古一帝,千百年来诸葛亮被视为后世读书人的楷模。诸葛亮对蜀汉的鞠躬尽瘁死,这是不可否认的。如此一个诸葛亮,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小说里的诸葛亮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在正史上也是一位厉害的人物,但绝对不会有《三国演义》这样描写。据说诸葛亮出身名门,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裔。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圭,在东汉末年担任泰山郡丞。诸葛亮儿时失去父亲,跟随叔父诸葛玄长。成长过程中诸葛亮并没有选择出山,而是选择隐居。
诸葛亮的才干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权术、外交、理政。这些都是后人十分熟悉的三点,无论是小说还是三国志,都有记载。诸葛亮虽然在军事上有弱点,但他的权术、外交、理政却十分强大。
刘备治蜀时,首先要[文]做的就是与东吴重新[章]结盟。在魏蜀吴争霸[来]时,蜀汉和东吴处于[自]弱势地位,诸葛亮主[历]张与东吴联合,这样[史]就可以使蜀汉抗衡,[大]因此蜀汉可以发展成[全]蜀汉。诸葛亮的做法[网]被证明是正确的。
诸葛亮就是历史上的一个普通人,不会有什么奇门遁甲,也不是什么预言家。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裴松之:老氏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于余哉!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岂其区区利在边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谓“鹍鹏已翔于辽廓,而罗者犹视于薮泽”者矣。
李世民: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李靖: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
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朱元璋: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
朱棣:昔云南僻在万里,山川险固,历代罕有能平,惟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谋,南征北伐,功盖一时,遂艾夷之。循至后世,叛服不常,莫能制驭。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