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建立于公元1392年,也即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是朝鲜开国国君李成桂在推翻王氏高丽后建立的一个王朝。李成桂在建立朝鲜王朝之后,因前朝王氏高丽是明朝的藩属国,他并不敢直接登基称王,而是在报备明朝得到明朝册封之后才正式确立国号“朝鲜”,建立朝鲜王朝,并且在此后一直采用明朝帝王年号纪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打败在朝鲜的清军,朝鲜高宗国王李熙在日本的胁迫之下解除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建立大韩帝国,定年号“建阳”。
其实,朝鲜王朝在明朝尚存的时候,使用宗主国明朝的年号,这还可以理解。不过,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明朝基本已经正式宣告灭亡,而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杀更是彻底宣告明朝政权的覆灭,而在这之后,朝鲜却依旧坚持使用明朝年号,这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
自从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并获得朱元璋认可后,朝鲜王朝就一直使用明朝年号纪年,直到近代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在日本的支持之下断绝与中国的宗主国关系,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不过,在明朝灭亡之后,朝鲜在于清朝的文书上使用的是清朝的年号,但私下还是使用明朝年号。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陈学霖教授的论述一样:
“一个君主王朝的皇帝在本国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在邻国几百年间却一直被虔诚地崇祀,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而独特奇趣的现象。”
公元1627年,清军进攻朝鲜,史称“丁卯之役”。朝鲜不敌,被迫求和,与清朝结为“兄弟之国”,但依旧坚持使用天启年号。当时清军大将阿敏见到文书中的年号之后,大为恼怒,朝鲜在权宜之下对清朝文书改用干支纪年。
公元1637年,清军再次进攻朝鲜,史称“丙子之役”。李朝在被困南汉山城四十六天后,无条件出降,自此,朝鲜断绝与明代藩属关系,转而成为清朝属国。不过,在年号使用问题上,朝鲜态度却十分暧昧——表面上使用清朝年号,私下却遵行崇祯、永历纪年,或者直接使用干支纪年,其表现如下:
在对清朝的文书上,朝鲜一直使用清朝年号;
朝鲜王朝政府间往来公文,朝臣上奏国王的奏疏一般都用清朝年号,但在仁祖、孝宗时亦有不用情况;
科举放榜一律使用清朝年号,但英祖为忠良后孙和明遗民后代专门设立的忠良科则特令不书清朝年号;
朝鲜国王个人画像不用清朝年号;
与日本的来往文书中曾长期不书清朝年号;
朝鲜马牌一直使用天启年号;
私人文书(包括王室在内)普遍使用明朝年号(当时朝鲜从士林到百姓几乎皆使用明朝崇祯、永历年号,其中以崇祯为主);
在官方祭祀中,时而用明朝正朔,时而用清朝正朔,视情况而定,但在朝鲜王室墓碑所遵行的无一例外皆是明朝年号;
以下为几个实例:
《李朝实录肃宗实录·39卷》(1704年清康熙43年)
崇禎七十七年歲次甲申三月庚子朔十九日戊午, 朝鮮國王臣李焞, 敢昭告于大明毅宗烈皇帝。……虜乘其衅, 據我中原, 禮樂、衣冠, 盡汙腥羶。
朝鲜哲宗的碑文:
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 崇禎紀元後二百四年辛卯六月十七日誕生, 己酉六月八日封德完君, 九日卽位。 癸亥十二月八日昇遐, 甲子四月七日, 葬于高陽禧陵右岡子坐之原。 在位十四年, 壽三十三。
至于为什么朝鲜王朝会这么坚持,一定要保留使用明朝年号,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朝鲜王朝汉化程度比较深,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甚至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国内从朝廷到民间普遍存在的尊周思明、尊周攘夷的思潮,而清朝在他们眼中只能算是蛮夷建立的一个王朝,不具中华正统性,使用清朝年号只是迫于清朝军力的强大;
二、朝鲜王朝对明朝发自心底的感激。公元1592年至1598年,日本丰臣秀吉在基本统一日本后,发动了对朝鲜的入侵战争。当时的朝鲜王朝无力抵抗,被打到几近亡国。这时,明朝万历皇帝两度派军支援朝鲜,打退日本入侵者,史称“万历朝鲜之役”。
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使用年号:
太祖 李成桂 用明朝年号 (洪武)
定宗 李芳果 用明朝年号 (建文)
太宗 李芳远 用明朝年号 (永乐)
世宗 李祹 用明朝年号 (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文宗 李珦 用明朝年号 (景泰)
端宗 李弘暐 用明朝年号 (景泰)
世祖 李瑈 用明朝年号 (景泰、天顺、成化)
睿宗 李晄用明朝年号 (成化)
成宗 李娎 用明朝年号 (成化、弘治)
燕山君 李隆 用明朝年号 (弘治、正德)
中宗 李怿 用明朝年号 (正德、嘉靖)
仁宗 李峼 用明朝年号 (嘉靖)
明宗 李峘 用明朝年号 (嘉靖、隆庆)
宣祖 李昖 用明朝年号 (隆庆、万历)
光海君 李珲 用明朝年号 (万历)
仁祖 李倧 用明朝及清朝年号 (万历、天启、崇祯、崇德)
孝宗 李淏 用干支纪年,同中国来往使用清朝年号
显宗 李棩 干支纪年
肃宗 李焞 干支纪年
景宗 李昀 干支纪年
英祖 李昑 干支纪年
正祖 李算 干支纪年
纯祖 李玜 干支纪年
宪宗 李奂 干支纪年
哲宗 李元范 干支纪年
高宗 李熙 年号:建阳/光武 (1896年以前用干支年号及檀君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