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2019年四川古籍修复技艺初级培训班在四川省图书馆顺利开班,来自全省20家古籍收藏单位的21名学员参加培训。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助理吴红颖,纪委副书记、特藏部主任杜桂英出席了开班仪式。本次培训班由古籍修复专家、全省古籍修复工作带头人,副研究馆员袁东珏授课。
四川历史悠久,文墨璀璨,是全国重要的古籍文献资源大省,现存各类古籍文献约220万册(件)。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环境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终年温暖湿润,古籍潮湿、发霉及虫蛀等现象十分严重。目前,全省约有三分之二的古籍文献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古籍亟待修复,省内公藏单位中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专业人员十分稀缺,仅20余人,远远不能满足古籍修复工作需要。为此,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筹划组织了本次培训班,并精心为每位学员配置了古籍修复工具箱,希望能以此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积极推动全省古籍修复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开班仪式上,吴红颖助理代表省图书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就全省古籍修复工作发展现状做了介绍。同时强调,延续古籍修复传统和技艺是古籍保护的应有之义,也是古籍工作者的应有之责。四川是古籍大省,希望学员们珍惜学习机会,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既在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古籍修复技艺,也在学习中收获美的感受。
开班仪式结束后,袁东珏老师开始授课。袁老师说,从事古籍修复工作没有传奇的经历,只有平凡的坚守,唯有热爱和坚持能将这件平凡而不普通的事业做好。寄语学员们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带着悟性去学,修书的过程也是修心,希望学员们能做到心静如水、心细如发,敬畏古书,“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同时不断加强各个学科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此次培训为期10天,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袁老师将向学员介绍中国古籍装帧和古籍修复的理论知识,并手把手指导学员进行修复工作,包括配纸、制作浆糊、档案制作、修复、装订等。本次培训专门针对无修复工作经验者,旨在初步建立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将古籍修复工作在全省推动开展起来,加快四川省古籍抢救修复的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