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会组织大量的教师培训,但许多培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一是在制订培训计划时,较多关注“输入”而较少关注“输出”;二是在设计培训方案时,较多关注“应然”目标而较少关注“实然”需求;三是在组织实施培训时,较多关注“规模”而较少关注“质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转变理念、转化职能,以行政外部机制重构支持教师内生动力和自主意识的发展。
变“圈养”为“放养”。在教师专业发展顶层设计上要有“化整为零”的思想,改变统一化、集中式、封闭性的培训方式,构建多元化、小实体、开放性的培训机制,把集中统一配送转变为链接资源平台,使教师各取所需、各定目标、共同发展。在内容设置上要更加关注教师实际需求、关注课改动态,从而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要转变培训的供给方式,将以往形式单一、教师当听众、“一刀切”式的短期培训转变为内容多元、教师为主体、“量身定制”的长线研修。根据各学科、各阶段教师特点,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增加教师横向交流,利用互联网采用线上线下双重联结,为教师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输血”到“造血”。通常大量的培训都集中于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技术媒介等的“输入”,但教师真正改变在于对其内部“造血”功能的激发。也就是说,对教师团队内驱力的激发更为重要。当外部资源不断输入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忽视教师团队的组织活力与持久动力,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内驱力的建构。传统的培训常常陷入“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一动不动”的窘境。近年来,邢台市桥西区教育局探索实施以项目制方式相对固定专家、基于教师需求为特征的新型研修机制,引领教师从零散学习走向聚焦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研究。不仅着眼于对教师实际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更着眼于寻求开发学校自身的能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线教师理念落地难的问题。
要“公转”兼“自转”。在开展教师培训的理念上,既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整体规划,又要关注教师作为个体的发展意识。在指导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教师用读书修炼自身素养,引领教师从依赖经验转向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教师一般喜欢读案例类、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书籍,偏理论的书籍会觉得枯燥、难懂,应通过培训加以引导,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用实践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指导教师选择个人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最终形成自我主导的专业发展机制。当然,让教师真正把书读起来、读进去而不仅仅是应付学校、应对检查,需要各方力量协同、循序渐进,更需要管理者身先士卒。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培训要根据教师不同阶段成长需求、专业能力及所能发挥的作用唤醒自主发展意识、拓展专业成长平台、发掘内在潜能和创造力,使教师人人有目标、个个得发展,整体提升教育发展的“软实力”和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09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