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温州人精明,是中国人中的诸葛亮!那么,温州人究竟怎么个精明法呢?跟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一个温州商人的创业经历吧!
“温州人赌的心态比较大,这一点我认为确实是这样。”江苏海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顺海这样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温州中国海太阳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在海太阳集团的官方网站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家民营企业从产生到壮大的全部脉络:从水产品贸易起家,之后涉足汽车销售和汽车机电进口贸易,2006年起从事化工贸易渐成规模,2008年投资实业项目——海清生物科技,并进一步将贸易触角伸到有色金属行业。
“哪儿有钱就去哪儿,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这似乎已经成为对温州商人最精当的评价,而从上述轨迹来看,这种特质在孙顺海身上同样鲜明。这位留着寸头、有着一对精明小眼睛的小个子男人用“赌”来形容自己所在的“温商”群体,并认为有其必然性。
“温州人没有资源,只能靠走出去、靠捕捉信息、利用政策来博取命运,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好事。”坐在镇江万达喜来登酒店顶层的总统套房中,孙语气轻松。
但很明显,孙更急于向外界推销他在两年前开始的新探险:海清生物科技。他似乎很得意于这项投资,在他看来,投资实业意味着自己已经从“商人”向“企业家”转变。
下注“海清因子”
也许,在孙的观念里,这次转型能够让自己和其他以贸易或资本运作为生的温商有所不同,至少不是近来充斥于媒体之上的那种“温商”。更何况他投资的是具有很高知识含量的生物科技产业。然而,巨额的资本投入、全新的行业和产品、比贸易长得多的项目周期、研发团队的管理、复杂的品牌塑造,以及最重要的、作为企业家所必需的远见、决断和坚持等,这一切都让海清在外界看来,更像是孙顺海的一场“豪赌”。
出生于1976年的孙顺海从小随经商的父母生活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燕山石化做销售。毫无疑问,是父母积累的财富和人脉网络、燕山石化特殊的行业地位帮助孙顺海赚到了第一桶金。而作为有着“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的温州子弟,天生精明的让他看到国际贸易中隐藏的商机。1999年,孙回到温州成立贸易公司,几年下来,他的公司开到了香港,业务也分布到了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中国企业风云榜上,“海太阳”默默无名,但在温州地区从事对外投资的企业中,这家公司的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由于30岁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方,孙顺海称自己的性格中除了温州人的“细心”,也不乏北方人的“豪爽”。也许正因如此,2009年,对MES产品和市场考察不到一年,他就迅速决定投资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5亿)成立海清生物科技公司。而这部分投资仅仅是用于第一期的项目建设,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0万吨,接下来的二期、三期项目将实现20万吨的年产量。未来,海清生物科技将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涵盖由原料(主要是棕榈油)种植、棕榈油甲酯加工、MES生产到终端洗涤产品OEM的整个产业链条,从孙的日程表来看,海清拥有自己的终端消费品牌似乎也并不遥远。
MES,α-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简称,是一种植物性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日化洗涤用品,与从石油中提取的传统化学性活性剂相比,具有去污性强、可生物降解、健康安全等特征,也可应用于很多工业领域。
位于镇江新区科技园内的海清总部,五栋钢结构车间由纵横交错、粗细不同的管道互相连接,全部生产环节和流程由独立的中央控制室监控。办公楼是一造价2000万元的建筑,造型奇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位于北京东三环的新CCTV办公楼,只是规模要小得多。
这样大手笔的投资,都源于孙顺海口中的一次“偶然”:他发现日本酒店的沐浴露使用起来更清爽、自然,而且日本的洗涤用品大部分都是液状而不是粉状。经过研究,他开始了解MES,直觉认为这个市场大有可为。回到国内,他组织人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并开始留心潜在合作伙伴。通过他人介绍,孙顺海认识了国内MES专家谢仁华,后者30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MES,并亲自创办过一家专门生产MES洗涤用品的企业。资本遇到技术,一拍即合,谢仁华接受孙的邀请,担任总工程师,有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孙顺海的这场实业探险也有了落地的可能。
孙顺海将产品命名为科技感十足的“海清因子”,商业模式则是“一门心思地做好MES生产专家”,效仿“Intel”和“莱卡”定位于强势的中间性产品,比如“在海飞丝的包装上标有‘含海清因子’”,通过影响终端消费者反向选择海清下游零售品牌的产品,最终颠覆现有市场,获得垄断性收益。
郑良德,41岁,看到他在厂里的忙碌,把生产指挥得井井有条,谁也想象不到在一年多前他还完全是一个石材加工的门外汉。他高挑的个头,体格健壮,走起路似乎带着一阵风。和他交谈,让人明显感觉到的是他的语速快、思维速度快,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喜欢单刀直入直奔主题,有时还让人有一种跳跃感。或许,这正是温州人的特征。他现在是企业的常驻总经理。他说:“投入石材行业,在过去连想都没有想过,现在进到这里面来,似乎完全就是一种想创业的本能。”
郑良德曾经搞了10多年的服装经营,开始经营服装还可以,但是后来经营的人越来越多,加之经营成本的大幅提高、外面欠账多和整个市场的动荡不稳不景气,使服装经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以至最后举步维艰。“永远都不安于现状,永远都不会坐以待毙”,这是郑良德作为一个地道的温州人所具有的最大特征。他在寻找一个值得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商机。
施良国也是温州人,是郑良德的朋友。施良国在商场上可以说是一个游刃有余的高手,他投资于多个行业,其中,幕墙公司是他投资的对象之一。2010年的一天,在上海的一个工地上,他第一次认识了奇台石材卡拉麦里金。它挂在墙上金光灿烂,富丽典雅,十分少见,这不禁让他眼前一亮。凭着他多年从商的直觉和他对幕墙材料的了解,认为奇台石材决非一般,其中一定蕴藏有巨大商机。于是,很快他满怀着希望来到了奇台进行实地考察。当时,奇台已经落户了50多家石材企业,并且还有不少企业在办理落户手续。园区里到处机器轰鸣,车来人往,矿山也是一片繁忙,那金黄色的荒料源源不断地运下来,来自全国各地要货的客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目睹着眼前的这一切,投资卡拉麦里的决定在施良国的脑子里已经形成。
温州人不仅脑子灵活,在商海中高人一筹,而且善于抱团,互相借力,共同发展。2011年,施良国找到郑良德,说明自己想投资奇台石材后,与正在寻找创业商机的郑良德不谋而合。2011年上半年,施良国带着郑良德再次到了奇台,对石材业进一步进行考察。之后,他们回到温州又联系了其他两位商界朋友,四人决定共同入股,投资开发奇台石材。随后,他们很快申请注册了博鑫石材公司。
“博鑫”,取博采众长,合作发展之意。代表着温州人的一种团队精神,靠着它温州人走向了成功,并成为商界的骄骄者,这在奇台博鑫石材公司也不例外。现在,该公司占地面积50亩,已经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自己的花岗岩矿山和花岗岩加工厂。现在,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建成了38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和15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安装有12台大型荒料切割机和一台自动磨光机,以及切边机和手动磨等。预计今年可生产板材8万平方米。而这一切,从今年4月底动工到8月底建成投产,仅仅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在今年新建的石材企业中建设速度是比较快的。有人说这是温州人的速度,而郑良德却说:“这是抱团创业的结果。”
从做其它生意到石材生产经营,无论是对郑良德还是对他的伙伴们来说,面临的都是新行业的新挑战,如何才能经营好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对他们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并没有难倒他们,在矿山和石材加工车间,他们专门请来了技术和管理都是一流的专业人员,使企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加紧学习,逐渐由外行转变为内行。
他,和《温州一家人》里的周万顺一样,有着同样的坚韧执着和不服输,唯一与周万顺做过鞋、采过油等不同经历的是,他只执着一件事情:做鞋。
时至今日,他还清楚地记得,27年前自己“闯”杭州和苏州,做成自己第一笔300双订单鞋的经炼。也正是有了那次磨练的经历和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企业才蓬勃发展成为浙江省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
那是在1985年,他才19岁。当时,他已经有了3年制鞋工作经验,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准备回家创业办厂。当年,他有朋友在杭州发展,他决定去有市场前景的杭州试试看,于是亲手设计、制作了十几款女士时装鞋,然后提着这些样品,带着百把块钱,一个人坐着客车从温州南站赶往杭州。结果,在杭州并没有接到任何一张订单。又坐车前往苏州,前几天仍然一无所获。
后来,他风尘仆仆地赶赴江苏省进出口服装鞋帽公司。一进门见到经理,他就迅速地将样鞋整整齐齐摆放在那位经理面前,看着面前这位经理的脸色,他年轻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因为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了,他太需要听到对方肯定的回复了。
那位经理爽快地签了300双的订单。签单的瞬间,他真的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感觉。他向客户郑重承诺:自己准时上门交货!
他后来的从业生涯,就是从这一个订单开始的。这件事让他更加坚定了做人做事要坚持和专一,一心一意做好鞋业,不到最后关头自己决不放弃。
2012年,他的企业鞋类出口量超过2000万双,实现出口创汇近1.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9%,这是在整个鞋类出口行业下行的形势下取得的,这也是公司连续第六年成为全省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因为专注,所以专一。因为专一,所以成就。
作为非公经济人士的他看来,是冲锋的“号角”。风雨过后是彩虹,温州民营经济将会迎来又一片“艳阳天”,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温州品牌不仅要在国内叫得亮,更应在全球打得响。他正带领自己的企业,跨着大步,稳健的走向欧洲、走向世界……
猜你感兴趣:
1.温州人成功创业故事
2.温州人创业故事
3.温州人的创业故事篇
4.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
5.温州人创业的故事
6.温州大学生创业故事
7.温州90后创业故事
上一篇:王汉荣创业成功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感人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