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有很多的了解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手机品牌,小米手机的粉丝也特别的多,那么小米手机创业经历什么历程?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小米手机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我反对大学生创业,因为这事我干过,没有哪家国内大企业是大学生创业做成的。我相信过很多东西,比如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但40岁时发现,1%的灵感超过了99%的汗水。主流教育告诫大家要勤奋,我觉得勤奋是基本功,重点还是要把握大势
追梦的道路上,雷军在40岁前已做了太多事: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资也不错,但他说,18岁时的理想一直没实现,心里不踏实。
年过40岁的雷军说,如果输了,这辈子就彻底踏实了。
于是,“小米”诞生了。
7月4日,坐在自己小米的办公室里,雷军一罐接一罐喝着可乐,语气欢快得像个孩子。此刻,他已不是神坛上为青年人布道的“雷布斯”。
去年12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获得年度新锐奖。在IT江湖叱咤24年后,44岁的雷军重归新锐。尽管身处“新锐”的队伍里,但在大学生创业这件事上,雷军却没有盲目支持。
“我反对大学生创业,因为这事我干过。”雷军说。
逐梦:公司没利润打牌赢饭钱
1990年7、8月份,大三暑假。雷军的朋友王全国有个同事,和另一个人想办家公司,拉雷军和王全国入伙,让他俩负责技术和服务,股份四个人平分。雷军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公司取名Sunsir(三色),希望红黄蓝三原色创造七彩的新世界。四个人都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找人投资,最后还是雷军帮公司拿了第一张单子赚了几千元,才开始启动。
高涨的创业热情被残酷的现实一天一天消磨,雷军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学生,我是否具备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琢磨数晚,他提出了散伙。
“现在想来很荒.唐,像过家家一样。”雷军说,这段创业经历,让自己看清楚了现实——没有哪家国内大企业是大学生创业做成的。
逆战:金山让我懂得顺势而为
27岁的雷军做出了多数年轻人都会做的一个决定——坚持WPS。这导致此后金山的词霸、毒霸、游戏,所有都是为了赚钱养活WPS团队。
回顾在金山的经历时,雷军说,坚持做WPS让金山跟互联网擦肩而过,而金山后来所有的艰难痛苦,跟这个决定密不可分,包括后来金山杀毒软件面临360免费挑战时的困境。
2007年金山上市,雷军以“身体原因”宣布退休。
金山尚在徘徊时,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后来者,却于2000年前后迅速崛起,“他们的例子让我悟透了,应当顺势而为。”
领悟:1%灵感>99%汗水
2011年,年过40岁的雷军复出创办小米科技。
很多人说他,在互联网行业里,40岁已经老了,应该要退休了,还折腾什么。雷军不信邪,“柳传志是40岁创业的,任正非是43岁,我觉得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说,18岁时,自己想办世界一流的企业,到40岁发现目标渐行渐远,再试一把,输了也认了。不至于害怕得连试都不敢,老了后悔。
他说,创办小米的心态和当年做金山不一样,不会总想去证明自己。
“我相信过很多东西,比如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但40岁时发现,1%的灵感超过了99%的汗水。主流教育告诫大家要勤奋,我觉得勤奋是基本功,重点还是要把握大势。”
雷军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他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克不及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11年7月回归金山软件(03888.HK),出任董事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测验考试。
“前面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任何时候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势比人强,即即是雷军这样的强人”。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 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结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 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 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大学结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离开。这段时光,也是雷军“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加入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敷好,还是技术不可,还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利剑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快乐喜爱,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 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成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此外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8月16日,雷军在北京798艺术区D-Park广场发布了小米二手机。
这场景,很像去年8月16日“小米”首次发布会。上次小米发布会后,“米粉”热情高涨,但媒体,行业内对于小米充满质疑;一年之后,质疑声音仍在,但也有了不少认同者。
雷军回忆,当时很多人认为“软件+互联网+手机”这条路走不通,因为除了“苹果”走过之外“没有人走过”,而“小米”不是“苹果”,大家等着看笑话。一年之后,很多人相信,“小米模式”是“一条可以走通的道路”。
作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雷军说自己曾经是“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但现在他决心要换一种活法,“我们找对了一个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有这么多人知道,就是形势比人强”。
再出发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有人记录了当时情形,“掐灭手中的烟头,雷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拎起双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时沉,他的动作比平时有些迟缓”。
那时候的雷军,已成名多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
2011年岁末,在卷石天地大厦12层的办公室内,他似漫不经心地说:“我是1992年1月4日加入,2007年12月24日辞职,总共差了十来天,正好整16年。”
2011年7月7日,金山软件宣布雷军接替求伯君担任董事长,求伯君“因为健康原因”将于半年后退休。2007年12月,刚刚上市两个月的金山发布声明,雷军“因为健康原因”辞去公司总裁兼CEO。
重回金山后不到一周,雷军作为创始人的小米科技就揭开了面纱。如何分配精力,雷军说:“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张老板和求老板20年来的情谊。对于金山,只有义不容辞。”
重回金山,对2011年的雷军来说,似乎只是一个预热。一个多月后,雷军归来,他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800多名听众讲述诞生历史。场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现场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排了100多米。
这场新闻发布会,颇像雷军和小米手机的一场脱口秀,有人觉得这和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表演有相当神似的地方,现场有人忍不住喊了起来——“雷布斯”。
当天现场播出了一个短片,一帮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齐聚一堂。乐淘网CEO毕胜、多玩网总裁李学凌、金山网络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
他们都曾接受雷军的投资,是老友,亦是曾经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雷军更愿意称他们为“兄弟”。
有媒体如此评论乔布斯对中国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乔布斯是一尊随时可以被拿来附身的神,他们都知道自己不会成为乔布斯,但当其他同行试图扮演或解释乔布斯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放过任何奚落和吐口水的机会。“雷布斯”的称呼让雷军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事件也让雷军看到了他和乔布斯的差距:“乔布斯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他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这点上我和乔布斯相差很远,虽然我也是个内心强大的人。”
从万籁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嚣,质疑也罢,诘问也好,对雷军来说,媒体的连篇累牍只说明了一个信息:我回来了。
好学生的怀疑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他的中学时代,学习的氛围颇为浓厚,“我们仙桃中学也还挺厉害的。6个班考了17个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华。”一直处于前几名的雷军,拿着上清华北大的成绩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18岁的雷军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人,他戒掉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割成以半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订好每半小时的学习计划。
在武大还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对雷军来说,他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一本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提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
20岁,他用两年读完别人4年才能读完的课程,并包揽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22岁,与人合著《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在软件业,金山被称为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这说明不了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窠臼里。以金山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接受的教育让他笃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雷军一直活在他这一代人的宿命里,他一直接受这样一套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从未对这套规划和体系产生过任何怀疑。在他的带领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的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
怀疑开始在心里生了根,先是对他早年所接受的教育。雷军第一次去香港,发现凌晨3点街头很安全,并非传说中的黑道横行,他第一次崩溃。
此后,他去美国待了几个月,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他又崩溃了。“你叫我说什么好呢?我们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
这种怀疑到后来,就衍变成了对金山的商业道路和价值体系的质疑。“其实在金山后期我就觉得不对了,当你坚信自己很强大的时候,像坦克车一样,逢山开路,过河架桥,披荆斩棘。但是当你杀下来以后,遍体鳞伤,累得要死,你在想,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雷军在反思。
一、创业的第一步:要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创业的第一步是确定产品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创业的产品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先挠自己的痒处。如果自己都不能真心满意,又如何去打动用户?真正在业内能做到颠覆、极致的公司往往都于此相通。前不久我们和顺丰快递创始人王卫聊天,他说,20年前开始做快递,也是因为对当时快递行业服务不满意,那就干脆按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更好的。
MIUI作为小米第一个产品,有三个节点十分重要。这些节点是口碑传播的“故事和话题”。
“快”是第一个口碑节点,使用更流畅了。我们从深度定制安卓手机系统开始入手,当时MIUI主要是做刷机ROM。表面看,用户是在使用手机硬件,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操控体验,本质上还是来自于软件。当时很多刷机软件都是个人和一些小团队做的,他们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或持续的精力来真正做好底层的优化。我们一上来抓住“快”,优化整个桌面的动画帧速,从每秒30帧到40帧到60帧,让指尖在屏幕滑动有丝般流畅感;逐个优化主要用户痛点,把打电话、发短信的模块优化得体验更好、速度更快,比如给常用联系人发短信,一般系统要3~5步,我们只需两步。
“好看”是第二个口碑节点。那个时候,相比苹果,安卓系统的原生界面算是难看了。我们先优化程序让系统更快,大概三四个月后开始做“好看”。一年后,MIUI的主题已经到了可编程的地步,如果你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主题可以做得千姿百态。MIUI在手机主题这个点的产品设计上,论开放性和深度,整个安卓体系我们是做得最出色的。
“开放”是第三个口碑节点,我们允许用户重新编译定制MIUI系统。这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开放性就让很多国外的用户参与进来,他们自己发布了MIUI的英语版本、西班牙语版本、葡萄牙语版本等。这种开放策略吸引了国外很多发烧友用户去深度传播MIUI,国外的口碑又反过来影响了国内的市场传播,类似出口转内销。
二、公司名、域名,拿不下就不要干了
创业第二步才会思考公司名字、域名、品牌宣言和吉祥物等,这些品牌启动的工作,当初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我半开玩笑说,咱们不能输在起跑线呀。小米诞生的第一个月,创始团队讨论过至少上百个名字,比如红星、千奇、安童、玄德、灵犀等。这些备选的名字回过头看看,有的很有趣,有的很猎奇。比如灵犀,我们想取“心有灵犀”的意头,甚至在纸上画过犀牛吉祥物的草图;又比如“玄德”这个名字来自于最早讨论时所在茶馆的包厢名。
我们差点定的一个名字是“红星”,它有很好的识别度,而且“红星闪闪”的色彩感富有激情与正能量。原有的顶级域名所有者甚至也已向我们报价,但由于“红星”在酒类中是著名商标,有着特殊保护,即便是在科技类别中的工商注册也会受阻。
最终我们选择了“小米”。小米是五谷之一,温润滋养,人们耳熟能详,显得亲切平和。小米这个名字大家很熟悉,当初我去工商注册时,还有人问我们是否是个新农业科技公司。
经验告诉我们,注册公司尽量别叫“XX时代”、“XX无线”,因为这些通用名称还要加上辅助词才行。从确定成立公司起,我们就决定全力以赴要把“小米科技”注册下来,同时保证把域名拿下,如果拿不下就不要干了。
2014年,小米正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为此我们不惜重金买下了新的国际域名“mi.com”。当初拿下“xiaomi.com”我们花了几十万元,而这一次我们则是掏出了36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好处是“mi.com”更适合国际推广,更易于“Mobile Internet”概念的全球传播。
三、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找人
创业其实是个高危选择,大家看到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1995年做中国黄页,失败!接着1997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算是阿里巴巴雏形,还是失败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雷总花了绝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找人!
其中搭建硬件团队花了最多时间。因为我们刚开始的几个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不懂硬件也没有硬件方面足够的人脉。在第一次见到现在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之前,我们已经和几个候选人谈了两个多月,进展很慢,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和我们谈条件,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有次谈至凌晨,雷总、林斌(联合创始人、总裁)和我都觉得快崩溃了。
四、把事情做少,要做就做第一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做几百条线的产品,还要跟用户互动,你没有这样的精力。我前几天见到一个做了将近三十年的传统家电厂商,他说你的意见很好,但是我们有几百款产品,怎么办呢?这么多意见我们怎么梳理呢?我反问他“你为什么要做几百款?”
爆品是小米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逻辑,如果我们不做“爆”的产品,是没法让用户尖叫,让用户有参与感的。“爆”不仅仅是做精品,很多时候大家都想做精品,但精品有可能大家会想做十几款,这都是错的。能不能只做一款,能不能只做两款?一两款爆款就可以了。
五、把利益摆在桌面上
雷总做小米是梦想驱动的,就是他想做一个足够伟大的公司,一件足够伟大的事情。所以在这种时候,从合伙人到我们核心员工,都给了足够的利益上的保证、授权和尊重。
我看了很多公司,他只跟你说有期权,都是到了临近上市的时候,才跟你说你的期权是多少。但雷总跟我们合伙人、核心员工一进来就讲明白,把很多事情都摆在桌面上。今天人才竞争这么激烈,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纯粹讲兄弟感情的话,其实很难。
六、用最好的人:一个靠谱的工程师顶100个
员工招聘上,我们的做法是,要用最好的人。我一直都认为研发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如果人不放松,或不够聪明,都很难做得好。你要找到最好的人,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是顶100个。所以,在核心工程师上面,大家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千万不要想偷懒只用培养大学生的方法去做。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力,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让他自己有玩的心态,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动他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所以你今天看到我们很多的工程师,他自己在边玩边创新。所以,找最好的人,要给他做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七、创业心态就是热爱,持续激发团队的热爱
首先,让员工成为粉丝。每一位小米员工入职时,都可以领到一台工程机,要当作日常主机使用;其次,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每位小米员工每月可以申领几个F码(F码,Friend Code,朋友邀请码,在小米网上的优先购买资格),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使用起来;最后,要和用户做朋友。
对于使用自己的产品,很多传统企业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在小米,我们甚至开玩笑说“让丈母娘也要用好自己的产品”。
其次“去KPI化”。小米内部确实是没有KPI的。但是没有KPI,不意味着我们公司没有目标。小米对于这个目标怎么分解呢?我们是不把KPI压给员工,我们是合伙人在负责KPI的。但我们定KPI来讲,都是定一个数量级,比如说今年要卖4000万台,不会去约定如果你完成A档、B档、C档,我就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奖励。我们销售团队今年定了4000万,突然间干到了5000万,然后立刻拿出一笔钱给大家发了去马尔代夫度假?我们不会干这样的事情。在定KPI的时候,其实更多是来判断一个公司增长规模的阶梯,我到底到了哪个阶梯上,因为我们把这个信息测算清楚以后,要分配调度资源。
相比结果,小米更关注过程。员工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自然的。
八、大方向清晰,偶尔偏离或减速都不怕
我们内部面对产品需求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定义。长期开发方向雷总每1~2个月会和团队沟通约定,中期和短期基本就是在和用户互动中,碎片化产生,这个过程也会反过来修正我们设定的长期目标。
小米的工程师,2~3人组成一个小组,给他们自主权,在和用户交流中,有30%的项目自己就定义开发了。过去也确实出现过,有用户天天围着某个工程师,后来开发了看起来并不是很急需的功能。但我们整个项目都是每周更新,迭代很快,出错了的方案也不要紧,过两周就改对了。
九、把事情做到极致,把自己逼疯
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不要迷信大师,也不要迷信灵感。所谓大师或灵感只是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其实才刚刚开始!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很多用户第一次拆开小米手机的包装盒都很惊艳,极其简约又有很高的品质感!他们会把包装盒保留下来当收纳盒。
实际上,但就是这么一个包装盒。整个设计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有了小米手机包装盒令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一般厂家做一个包装盒的成本通常是2~3元左右,而小米的包装成本将近10元,但我认为这个投入非常值得。
十、让员工有参与感、成就感
1、参与感
小米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正是来自一线员工在具体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建议。为了持续推动这种改进,我们决定开发一个产品,这就是小米服务体系的“点滴系统”。
点滴系统专门开发了手机端的APP,我们的服务体系员工都可以在点滴系统上提出自己的建议。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建议,评论它,给它打分,点赞。好的建议,不用通过什么会议,直接通过点滴系统提交,只要运营小组有超过3人点赞同意,就意味着建议已经被采纳并会在实际工作中推进实施。
点滴系统充分地调动了我们服务体系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旦建议被采纳,就会发米兔、配件等奖励员工。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小米服务工作的成长正是源自他们每一个人的点滴智慧的积累。
2、成就感
我们让员工和用户通过论坛零距离接触,做得好的功能得到用户表扬,团队自然很开心;当一个产品经理和工程师负责的功能被用户吐槽甚至大骂的时候,不用开会不用动员,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加班加点,全力去改进。
我们在内部设置了“爆米花奖”,根据用户对新功能的投票产生上周做得最好的项目,然后给员工奖励。奖品就是一桶爆米花,以及被称为“大神”的荣誉感。
看了“小米手机创业历程”的人还看了:
1.雷军的创业历程
2.雷军的创业经历
3.雷军创业历程
4.小米的成功之道
5.华为创始人创业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