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水的力量。它弯弯曲曲,看似涓涓流淌,却终能汇聚成澎湃的江河,即便是层峦叠嶂,也无法阻挡。
水是一种象征,我们把中国的女企业家分为两类,她们一类像冰,比如董明珠那样的,外表坚毅、内心果敢;另一类则像水,就像侯思画这样的,外表温柔娴静,但内心却有着一股静静流淌的力量。
20年来,她通过做教育培训完成资本积累,在得在到了财富和社会地位之后,如今侯思画内心想真正做一件事——让每一位中国老人老有所依、颐养天年。
20年后,她选择孤注一掷,重新出发,进入养老产业并致力于打造出“中国最温暖的养老院”,成为国内新养老产业的标杆和独角兽。
无论是教育还是养老,侯思画最终想要知道的是,在潜规则盛行的喧嚣世界里,如何恪守内心的良知,在底线之上摸索出“站着挣钱”的办法,进而形成一种“善有善报、宁静崛起”的商业文明?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所言,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答案,也许就是事在人为。
高堂养老创始人侯思画
43岁再出发
人的一生,总要找到一种因果关系。忠贞的人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会收获勇敢。你被什么驱动,什么就是你的命。
教育培训从商20年,让侯思画获得了足够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此时,一般人要么选择功成身退,享受生活;要么选择扩大规模,为赚更多钱再奋力一搏。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侯思画在43岁时却选择了再创业,以新的身份进入一个新的赛道,而驱动她的力量和选择做教育培训的意义一样,“你改变了别人,别人也在改变你”。
侯思画最终选择了养老这条新赛道,缘于一次养老院之行。
有一次,侯思画去南京一家养老院看望老人。白天的走廊黑乎乎一片,一个老人摔倒在她面前,又强忍着拉着扶手站了起来,而前面领路的工作人员却熟视无睹。推开走廊尽头的大门,在狭小的空间里面,横七竖八的挤着几十个老人,目光呆滞,十分凄惨。
看见这样的场景,侯思画眼泪夺眶而出。她出生在孔孟之乡,从小家人就讲“黄香温席”和“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告诫她百善孝为先,一定要善对老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侯思画暗暗发誓,一定要建一座真正属于老人的养老院。
但是,做养老院很辛苦而且几乎不赚钱,侯思画做养老院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质疑,甚至家人的反对。原因之一,是家人不想让她太辛苦,“创业属于年轻人的事情,你又何必亲自去折腾”。
自信有时候是一种很玄的东西,玄到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很难,你却依然勇往无前。正在这时,侯思画遇到了两位事业上的知己——苏力和王�,他们都是80后,却偏偏对养老产业兴趣浓厚,不但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更有全身心做事情的态度和能力。两位年轻人的鼓励,让侯思画更加坚定了做养老院的决心。
极致创业家
不辞山万重,花开幽谷中。2018年4月,侯思画、苏力、王�在南京成立高堂养老,她先后跑到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学习经验和方法,走访各地养老机构了解商业模式和运营情况,直接和养老院的老人交流,记录工作人员的每一个服务细节。
为了打造心中的养老院,苏力和员工连续在养老院住了半个多月,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哪里还有不舒适的地方”。一根有隐患的纱线,一床摩擦声音略大的被子,只要体验不好就立马换掉,他因此被供应商称呼为高堂的“首席试睡官”。
王�曾经筹备过多家养老机构,知道什么样的建筑格局更适合老人,对于细节的追求更是执着。
业内一贯的流程是,设计师做好图纸,工程师照图施工,整个施工过程设计师通常只到工地看两三次,有些甚至交付图纸后便不闻不问。王�亲力亲为,整天守在工地现场,地势怎么塑造,空间怎么布局,座椅怎样取角度,他都了然于胸。
作为公司的发动机,侯思画同样聚焦在公司的基本面,保持着“每天工作12个小时,几乎无假期”的工作状态,恪守着“每一个项目都亲自经手”的工作铁律。
走到今天,好项目更需要女性的思维方式:那是情感导向和体验导向式的,凭借本能的直觉反应作出的判断。从这点来说,女性是天生的项目经理。
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高堂施展出一种小公司的精神。
为什么那些跨国集团重金打造的项目往往干不过创业型小公司?因为当资源足够多时,各大部门相互掣肘,最终往往形成一个低效的资源配置。相反,当你资源不够充足时,配置反而能够得到优化。
过去30年,“商人精神”横行,没人谈工匠情怀和产品精神,中国制造思维信奉“速度为王”。在这样的环境下,侯思画带领的高堂团队,采用了最“笨”的办法,只为努力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极致。
侯思画和两位合伙人苏力、王��
不是所有养老院都叫高堂
“人之父母,我之高堂”,这是侯思画的初心,更是愿景。为此,她不惜投入时间、资金和精力,即便这是一件别人眼中“亏本”的生意。
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占中国企业家总数不到20%的女企业家,所掌管的企业有98%处于盈利状态,且比男性运营企业的平均利润要高出7.8%。这是因为女性的智慧,讲究的是把事情做好,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坐落在南京妙耳山公园的际华?高堂林院,曾经是一个老旧的养老院。以前污水直接排到下水道,为了防止反臭现象和医疗废弃污染,侯思画直接花了十几万元重新改道。此外,侯思画还把整个房子加固,又是投进去一百多万真金白银,只是为了杜绝“万一”的隐患。
南京的冬天湿冷,但市场上没有一家养老院配备地暖,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适,高堂不惜提高成本,将养老院都配备上地暖。此外,高堂是第一个使用三恒系统的养老院,不仅房间里找不到任何空调出风口,状如筋脉的毛细管,还让每一个房间达到恒温、恒湿、恒氧的最佳状态,通过监视屏还能监控到每个房间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为了尊重老人的隐私,侯思画甚至要求在助浴室安装进口全自动沐浴床,既方便又十分隐秘,即便这样一台沐浴床的价格相当于一台奥迪A6。
如今,在高堂的所有养老院里,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呼叫、智能管理已经成为标配,侯思画开始通过虹吸效应打通产业链,再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服务模式,渐渐勾画出心中最美养老院的模样。
高堂的进口全自动沐浴床
2019年春天,高堂建成了4家养老院,高堂?城院、高堂?山院和高堂?亭院等系列刚一呈现,便震撼了整个华东养老界。选址、布局、硬件等各个要素穿插渐进、综合协调,最终构成了这一经典作品。
筑巢者
产品是骨架,服务是灵魂,从而产生的信任究竟能有多大的能量?
从细节处可见一斑:位于大钟亭的高堂?亭院,其护理团队核心人员在日本的养老机构待过多年,热爱养老事业,为了把日本养老的经验复制到高堂,即便深夜两点,依然还在微信工作群里讨论细节。
不仅如此,在培训护理人员时,高堂始终强调善的价值观,“60%的老人会有便秘,严重时,护理人员有时候不得不亲手上阵,即便很小的帮助,也可能会延长他们的生命。”
这是一种“利他”之心,但“利他”的基础不是单纯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只是一方面,真正要将人融合在一起,还是要靠有爱的企业文化。
正是高堂敬天爱人的企业文化,造就了组织的强大的自驱力。护理员工对组织热爱,有一种长期共同奋斗的信仰,而这种信仰又进一步演变出使命必达、追求效率、服务至上的工作方式——这正好也是高堂的使命。
同样,高堂的管理也有温情的一面。侯思画一直称高堂的员工为“家人”,为员工成立关爱基金,救助重大疾病和生活贫困的职工及其家属。过去我们借鉴西方的末位淘汰制度,还自认为是公司高速发展的法宝之一,其实侯思画遵守的这种“大家族主义”管理方式,才是东方企业的真正“活法”。
对于生活在高堂的老人而言,这种“家的文化”同样在此落地生根,侯思画至今还记得父母立下的一条规矩:所有好吃的东西要老人先吃,老人讲话时晚辈要站着听,他们是整个家庭最重要的人。
在快速变化、人心冷漠的时代,最稀缺的是安全感。如今,高堂养老院几乎都是闹中取静,比如高堂?亭院就位于千年历史的大钟亭公园,这里南京离鼓楼医院和南京口腔医院仅仅一步之遥。市区内交通便利,家人可以随时来看望老人,几乎等于“一碗汤的距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作为筑巢者,侯思画相信大道不孤,这里面更深一层的含义,或许就是当你愿意扛起责任,别人就会站在你的身后给你支持。
高堂养老团队合影
新养老独角兽
生意人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18世纪属于儿童,19世纪属于妇女,20世纪属于老人。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25年国内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化最快的国家。虽然人口红利不再,但银发经济却成为下一个超级市场。
行业向上的张力,同样把养老产业的问题暴露到所有人面前。不仅发展要落后制造业、零售业以及酒店等服务业,整个行业的满意度也偏低,更有打着养老地产的噱头,把一些偏远的低价值物业卖给老人,非标准、不透明、道德缺失,让行业进入劣币追逐良币的怪圈。
养老行业正处在“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转型阶段。如何逃出大洗牌危机?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利润增长?产品化向服务化转型是否成功?新品牌、新技术、新模式能不能适应新市场?都已经成为众多养老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后来者,侯思画和高堂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直接跳过了初期市场教育以及模式试错阶段。比如,高堂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致力于实现信息共享、阶段管理、科技化的智慧养老体系。
不仅如此,侯思画正在筹备养老康复护理学校,借助于她娴熟的教育培训经营能力,迅速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养老人才,从而输出高堂不可复制的管理经验。这是一种降维打击的企业竞争力。
高堂养老康复技术学校
而更具意义的是,高堂目前设立了7个阿尔茨海默症护理专区,同时与各地医科大学、三甲医院等建立阿尔茨海默症课题。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商海浮沉多年,侯思画始终坚定自己的商业价值观:做企业永远是一个聚沙成塔的缓慢过程,你可以用速度建起空中楼阁,但缺了的砖瓦,终究是要补回来的。
如今高堂在侯思画的带领下,各地预约高堂养老院的老人已经突破千人,提起侯思画和高堂,所有人都赞不绝口。或许以高堂为代表的新型养老院,将成为下一个独角兽频出的新领域,而高堂已经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上一篇:80后名人勤奋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