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眼睛的男生最可爱了,显然,马致远就是小眼睛,加上他微卷的头发和长长的胡须,显得非常的和蔼可亲,一看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诗人。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
马致远雕塑
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元人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后人对他的评价无限之高。
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代表作有秋思,被称之为秋思之祖,还与郑光祖,白朴,关汉卿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雕塑
马致远一生留下的作品无数,比较著名的数秋思。当然还有一部分曲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在茶余饭后,比如马致远的拔不断。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且先莫论百家冢,珍馐满宴腹仍空,切莫牙痛!”
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一直在小官吏的浮浮沉沉之中,二十年的生涯留给他的尽是心酸的回忆和不甘的叹息。在马致远的后期散曲之中,不止一次的提出退出官场,这也为马致远后期的隐居山林做了铺垫。
拔不断这首曲中,用典故比较多,但是不显得拥挤,因为这些典故都是比较脍炙人口的,广为人知。用着写入散曲,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深度,而且还能引起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之中的共鸣。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以下附上马致远的《拔不断・菊花开》原文: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马致远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瑰宝和精神寄托,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还有他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对王途霸业的彻底否定,他认为那一切不过是一场噩梦。表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还有批斗。
《夜行船・秋思》是我国著名的元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个曲。详细的称作“套曲”。主要内容是对封建的社会名利做出了狠狠的批判,表达了作者的逍遥自在,及时行乐,还有躲避时政的虚无思想。把一个生活在乱世之中的渺小的文人,内心中的矛盾还有情感状态表达的淋漓尽致。
夜行船秋思图
这首曲的创作背景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以说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在唐宋凡是有名的文人。不管在怎么荒唐和满目疮痍的尘世之间,内心总还是有一些功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元代这样,善恶不分,是非颠倒。把文人打入了社会的最底层。
曲中表达了秋天的景色,但是作者其实是在用秋天来暗喻人生的晚景。用来表达人生的晚年像是秋天一样的萧瑟荒凉。所有的字面意思下面实则都有着暗涌的作者情绪。
马致远的秋思在思想内容扩大了散曲的范围,而且还充分的利用了元曲的有点,语言畅快,在艺术等层面上提升了境界不只是一点半点。有很知名的作家点评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在文学史上永远都有非常高的评价,“秋思用唯物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人物。”非常难得非常可贵。
还有人评价:马致远著名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属于情真意切的叹世归隐之作。当然也有人说作者对于追求名利的批判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属于历史的局限。
马致远一生留下作品无数,足够后人用尽一生经历去拜读,去体会,去感受。比较著名的有《天净沙・秋思》还有一些比如《拔不断》都是非常的优秀之作,当然了作品不局限于几个。还有许许多多的经典之作。比如有一首非常出名的曲名――《寿阳曲・江天暮雪》。
江山暮雪图
江天暮雪是元代的马致远的一首散曲・小令,寿阳曲指的是曲牌名,还有一说把寿阳曲叫做“落梅风”。元曲是有一个宫调的区别的。这首曲的宫调是:双调。
作品原文如下: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用天将暮起笔,为整个小令的时间点名,而且铺垫了一层幽暗的色彩。奠定了整首曲的感情基调;写雪景用乱字突出风的强劲,让读者隐隐有发觉呼啸之声而出。半梅花半飘柳絮,这一句是将纷飞的雪花比作了柳絮,生动形象到极致的表达了雪花狂舞的景象。描绘了雪乱舞的自然景象,还有钓鱼之后归去的人物景象,还抒发了作者心中的凄凉之情。十分真实形象。作者同时寄情于景。孤独,凄凉的情感,还有归隐的意愿。
翻译成现代语,这首曲写大概如下:天色将晚,下起了大雪。纷飞的雪花像是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白茫茫的水天一线。美轮美奂的风景下江面隐隐约约的看见一搜渔船,渔人身穿一件蓑衣。放任船漂流,让它承载自己回家。
马致远是元曲作家,著名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他们三个并列元曲四大家。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元代兴起的一种诗歌载体,也是一种文艺形式。因为元曲的橘子长短不一,便于记诵。所以也可以将元曲改成歌曲。元代非常盛行。
马致远像
元曲来自所谓的胡乐。最开始实在民间流传开来的,被称之为“村坊小调”。到后来一点点的流传开来之后,元曲开始有着严密的格式定律。曲牌名、定格、押韵等等,但是虽然有着一些规定,并不影响元曲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以发现,同一首的曲牌名,两首曲的字数却不一样。就是元曲的灵活导致的。
元曲可以说是汉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瑰宝。在思想方面和内容还有成就都达到了独有的高峰,所以才能与唐诗宋词并举。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文学里程碑。
元曲的盛行对于我们历史中的民族诗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还有这卓越的贡献,元曲刚刚一出现便展现了其茁壮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用来寄托情怀的工具,还能反映元代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境,也可以说是元代生活,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
元曲由散曲和元杂剧组成。他的兴起,盛行和发展都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因为元曲起先是宋朝的。但是后来在元代才得以发展壮大。而且在元代的成就最为顶峰。所以称为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中华文化宝库的灿烂结晶。
马致远在年少时候非常的好学,上进。被马氏后人以及所有的后人津津乐道,并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
马致远图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在自己的家乡就非常的聪明,好学,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自己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临走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当时那个寺庙的香火非常的兴盛,里边的僧人也非常多。长老的学问特别高。
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老。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无奈我的家里非常的贫穷。希望长老能赐教我一下想要增长学问。长老看见他非常好学,变他和交谈,教诲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既然在东篱出生,志在千里。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但是一定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从此之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号称东篱。
马致远前期的仕途并不好。但是非常欣慰的事他闲暇时候创作的杂剧和散曲非常的有名,还有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就是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让自己的家乡躲过一场灾难。
明初年间,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让河北河南山东的百姓惨遭杀害。逃亡惨痛不堪。河北的地方到处都是白骨森森。满目疮痍的大地。据说燕王曾经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很崇敬。得到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便下令。逢马不杀,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